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爆发的民间借贷债务危机再一次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论文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规制中所存在的缺陷。目前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中小企业、银行与政府规制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且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而政府对非正规金融的规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体系,但正逐步促使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另一方面,非正规金融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的观点是希望政府能够创造多层次企业社会网络环境,引导企业积累“社会声誉资产”,创新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从而增强中小企业软实力,改善中小企业制度环境;并希望政府引导非正规金融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引导实现非正规金融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共生成长,从而使非正规金融向规范化发展;并希望各个监管部门之间能够加强合作,提高政府规制有效性。本文在此次金融试点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博弈理论、规制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四个双方博弈模型全面地从本质上分析中小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寻求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比较分析非正规金融在破除这些障碍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政府角色加入模型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市场准入的政府与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用以研究政府在对非正规金融进行规制所应采取的选择方式;构建了一个基于风险补偿的政府与规范化后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用以研究政府在通过影响规范化后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结合两个三方博弈模型的结论,本文从中小企业角度、非正规金融角度、监管部门角度提供了对政府对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