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提出绩效评价以来,通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我国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绩效预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通过研究国外改革经验、分析我国绩效预算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而当前关于高校绩效预算改革的研究虽日益增加,但存在研究层次低下、内容粗浅等问题。2014年修订的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需要“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而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兼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基本职能,更应当开展绩效评价。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仍有预算编制内容粗糙、执行缺乏刚性与约束力、评价目标短期化、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了国内外绩效预算研究的现状,并从绩效预算在我国的历史渊源、法律沿革和实践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全方位梳理出绩效预算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从我国高校绩效预算的内涵、问题及必要性、与绩效评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高校绩效预算改革的实现路径。基于BSC和G1法构建出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首先,基于BSC构建四个维度初始指标群,结合专家调研结果对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再根据2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据运用SPSS22.0对指标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最终确立改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G1法和专家调查法对指标和各维度赋权。最后,以2011年2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为样本,进行绩效评价并排名,并从中选取五所与T校同类型的高校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同时,以T校2011年到2013年数据为样本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