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需求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中国政府于八十年代中期首次在沙角二期电厂尝试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政)私(企)合作)模式,从此中国的PPP项目越来越多,这对外商包括韩企来说极具吸引力的市场。由于对中国的PPP政策和市场等信息缺乏了解,直到现在可以成功打入中国PPP市场的韩国企业仍然屈指可数。目前从外商角度针对中国PPP的研究非常少,从韩企角度几乎是空白,其中一个原因是各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等体系不同,其PPP模式也不同。因此,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首先对中韩两国PPP的发展和异同进行梳理,然后对比分析中韩两国PPP模式,找出中韩两国可互相学习借鉴之处,之后结合对韩企在中国运作PPP项目成败两方面的案例分析,为韩企进军中国基础设施PPP市场提出建议,为中国政府吸引外商特别是韩企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也为中韩企业加强、深化合作巩固基础。研究表明,中韩两国PPP模式的主要不同点是:在项目数量和金额方面,韩国有减少的趋势,中国还在增长阶段;相关法律方面,韩国已制定得比较完善,中国虽然有相关法律但仍不完善;政府方面,韩国政府对PPP项目支持力度大,而中国政府对PPP的限制比韩国要强;项目流程方面,韩国有固定的体系,而中国根据项目种类、规模、所在地、相关法律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不同,PPP项目的具体流程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韩企的特点,提出的主要建议有:韩企要成功进入中国的这些PPP市场,需要了解中韩两国PPP的异同,特别是中国的特殊性。韩企应优先考虑中国运用PPP最具前景的发电、环境项目;除了解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外,也要详细把握项目所在地政府的政策;与中国国营企业合作进行股份投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国政府也应完善有关政策与流程,为外商提供更多信息,构建相关的综合信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