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CT225与VIM互作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具有独特的双相发育周期即有感染性、小而致密的原体(elementary body,EB)和无感染性、大而疏松的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二者复制所在的液泡称为包涵体。包涵体膜蛋白(inclusion membrane proteins,Inc蛋白)是衣原体编码的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效应蛋白,经由T3SS转运并插入包涵体膜后对包涵体进行广泛修饰。这些效应蛋白有助于包涵体膜的稳定,促进宿主与衣原体的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宿主信号通路和细胞功能。已有研究表明Inc蛋白在衣原体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引起研究者高度关注。CT225是已经经实验证明的Inc蛋白,但其生物学功能有待研究。前期运用LC-MS/MS液质联用质谱技术筛选出与CT225互作的候选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VIM),并进行初步鉴定,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利用蛋白建模及分子对接软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做进一步鉴定。首先检索文献得到VIM结构域(N端头部结构域、中心杆部结构域和C端尾部结构域)所在区域的基因序列,分别为VIM1-101、VIM102-410和VIM411-466。再根据蛋白质序列,使用从头预测蛋白质的方法利用Rosetta在线服务器构建CT225和VIM的三维结构模型,并使用GROMACS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优化。然后经PROCHECK程序对两个模型进行Ramachandran plot(拉氏图)分析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蛋白质98.0%以上的残基都在允许范围,表明建立的两种模型都足够可靠。使用ZDOCK 3.2在线软件建立CT225-VIM复合物的对接模型,根据软件说明选取分值最高的复合物模型进行分析。最后使用PDBe PISA在线服务器分析CT225-VIM对接复合物中氢键和盐桥的成键距离,预测二者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结果显示,CT225的7个残基(ASN3、GLU81、ASP122、VAL1、ASP73、GLN74、LYS80)和VIM1-101、VIM102-410的6个残基(ARG13、TYR30、ARG12、SER25、ARG28、GLU349)是参与两种蛋白相互作用的热点,从而预测CT225可能与VIM1-101和VIM102-410结构域相互作用。其次,根据VIM结构域所在区域的基因序列,以实验室保存的pc MV-flag-VIM重组质粒为模板,由公司合成VIM三个结构域基因片段,重组得到pSmart-I-SUMO-VIM1-101、pSmart-I-SUMO-VIM102-410和pSmart-I-SUMO-VIM411-466质粒。同时使用同源重组的方法,重组得到p ET28a-His-VIM质粒。将含有重组质粒的菌液扩大培养,经诱导表达、超声破菌及Ni Sepharose FF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进行蛋白检测,冻存备用。最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验证CT225与VIM的互作区域。通过包被SUMO-VIM1-101、SUMO-VIM102-410、SUMO-VIM411-466和His-VIM融合蛋白,加入GST-CT225融合蛋白孵育,兔抗GST抗体作为一抗,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作为二抗,经TMB显色反应和测定450nm处的吸光度值,显示CT225蛋白与VIM1-101、VIM102-410、VIM存在相互作用,结果与生物信息学预期相符。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T225与VIM1-101结构域、VIM102-410结构域的相互作用,为CT225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增强CT纹理分析在预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寻找对预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意义较大的特征参数。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后经病理证实为腺癌的62位患者的增强CT图像。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两组:未转移组25例,转移组37例。将符合要求的图像导入MATLAB软件,进行纹理参数的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即经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上中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哪种入路更具有优越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10至2019.10期间
目的: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基因检测及血小板功能测定,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resistance,CR)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关系,为CIS患者提供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案。方法:1.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并收入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IS患者1
学位
目的:探讨治疗前基线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相关代谢参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确诊为NB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治疗前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37例患者(男20例,54.1%;女17例,45.9%;中位年龄32(4~96)月)的影像和临床资料。Ⅰ期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留置8F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及其较24F胸腔引流管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一科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275例,将患者分为8F胸腔引流管组(实验组)和24F胸腔引流管组(对照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分析后,1:1成功匹配患者109对,匹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匹配后两组间的引流天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并引发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伴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近几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R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还表明,不同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植被覆盖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其诱发AR的变应原种类不尽相同。此外,目前尚未有关于张家口地区AR流行病学研究报道
学位
学位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常见且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的因素之一。虽然认知功能损害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很少有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认知功能筛查对患者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