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吸引了各国政府、学者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失衡的表现形式如何?其根本原因何在?失衡所带来的结果怎样?失衡如何调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全球经济失衡以及中国经济失衡的相关文献,这些相关研究构成了本文思想的源泉,本文正是从这些文献中提炼出分析框架的。本文的逻辑顺序为:从全球经济失衡作为分析起点,再具体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现状、特征和原因,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总体性的概括和归纳。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中国经济失衡必然地也要成为世界经济失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主导与外资拉动的增长方式上,投资消费比例失衡,外向型部门与非外向型部门比例也失衡。在开放经济中,内部失衡的性质和程度决定着外部失衡的性质和程度。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双顺差”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就是中国内部失衡的外部表现形式。任何失衡都伴随着经济福利的损失,本文尝试性地从对外贸易的利益份额、贸易摩擦数量、宏观经济冲击和环境的透支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进一步认为,在吸取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教训的前提下,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进一步失衡的可能性在降低,各个国家都在试图平衡自己的不均衡发展路径。受此启发,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如产业转移与产业空心化导致的“比较优势悖论”,对虚拟经济的正确看法等。最后,本文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汇率制度、放开资本管制、外汇储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2009年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企稳回升,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依然脆弱,国民经济内循环的大格局和制度基础尚未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 TH神经网络进行轧制过程负荷分配优化的新方法。从“等功率余量”的观点出发 ,得到优化的目标函数 ,即 TH网络能量函数。以轧制过程的负荷分配问题为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