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淮河流域洪水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求和洪水预报理论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针对治理后的淮河洪水预报系统的复杂特性,在简要阐述淮河流域的治理情况、洪水预报技术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洪水预报的理论方法及其综合集成技术,对淮河治理后的淮河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预报和模拟,为淮河洪水预报、调度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于保障淮北大堤、沿淮河重要城市和工业设施的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系统分析了治理后的淮河干流的洪水特性和河道的行洪能力。 2.建立了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相耦合的洪水预报与行蓄洪区调度模型,提高了淮河洪水预报模型的适应性。 3.对水文模型中各子流域的划分进行了优化和补充,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调试和优选。 4.建立了淮河治理后的洪水预报模型集成系统,进行了系统模型的参数率定、模型验证和精度分析,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防洪设施调度效果的模拟,提高了洪水预报和调度的工作效率。
其他文献
库区边坡在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失稳,造成大量土石体涌入河道,特别是在狭窄的河谷,会形成巨大的涌浪。涌浪对航道及挡水建筑物造成冲击,可能会导致河道内船只倾覆、挡水建筑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又称为BLyS、THANK、TALL-1、TNFSF13B,是最新发现的一个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NF)的成员,目前的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只有900m3。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人们长期以来过量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