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长期艰辛探索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中国道路”走向今天,走向成功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有迹可循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予以了肯定,并且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等概念。在我看来,只有“中国道路”的提法更科学、更合理,也与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更为贴切,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给它以何种称谓,而在于这个名称背后所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实质。本文是在肯定“中国道路”已经成功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从后思索的方法来考察“中国道路”成功的深层哲学原因。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作为开篇对“中国道路”是什么做了全面的解释。首先揭示了“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特征;其次对“中国道路”的理论来源、时代背景和历史依据作了全面的阐释:最后,把中国道路从新中国到新时期的发展做了系统梳理。第二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道路”成功的深层原因。即“中国道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遵循了实践第一的基本原则,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它始终都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始终秉承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前行,是客观规律和主体选择的统一。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之上,对“中国道路”的未来提出了期盼,即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走“中国道路”,保持不“左”不右的适度原则发展“中国道路”,从而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