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84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同伴协商行为是幼儿与同伴在生活场景与游戏活动交往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是幼儿与同伴达成合作的前提和构成要素,也是幼儿解决问题和解决同伴冲突的一项策略与润滑剂。协商行为有利于幼儿与同伴平等交往、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大班幼儿较中班和小班幼儿而言,语言表达能力、观点采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得到了提高,协商、合作、分享等社会行为出现得更为频繁。已有研究表明,较之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游戏活动中幼儿协商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在游戏活动中,又以结构游戏最为典型,因为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往往有着共同的目标,希望能合作完成建构作品,这就需要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协商建构的主题、建构的方法、建构的分工等,同时建构材料的种类、数量、大小等也会引起幼儿对物品的协商,由此可见结构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协商契机,这对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教育引导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通过以5—6岁的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结构游戏为观察情境,主要运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来深入探究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的现状,归纳出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教育建议。由于协商行为是需要双方或多方彼此进行互动、交流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而本研究所探讨的协商行为范围只涉及双方的协商,所以研究者将协商行为中的主体分为了协商行为的施动者和协商行为的受动者并主要从协商行为的主题、协商中运用的策略、协商行为的结果、协商行为的对象四个维度来探讨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其中,将协商行为的主题分为了指向物体的协商和指向观点的协商;将协商中运用的策略分为了以自我为导向、以他人为导向和两种导向的融合三种策略类型,并将协商行为施动者和协商行为受动者所使用的策略进行分开讨论;将协商行为的结果分成了协商成功、协商达成一定协议和协商失败三种情况;将协商行为的对象分为了同性(男-男、女-女)和异性(男-女、女-男)。根据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的现状,研究者进一步归纳出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所呈现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大班幼儿协商行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协商行为发生的频率在大型结构游戏中更高;协商行为的主题多围绕“观点”进行,具体主题以“协调意愿”为主;协商中运用的策略表现为协商行为施动者主要运用“以他人为导向”的策略,具体策略以“询问请求”为主,协商行为受动者主要运用“以自我为导向”的策略,具体策略以“肯定对方”为主;协商行为的结果以“协商达成一定协议”出现最多,具体结果“双赢”出现最多;协商行为的对象表现为同性协商多于异性协商,男孩较女孩主动。协商行为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协商行为的主题分布不均,缺乏全面性;幼儿协商水平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且水平普遍不高,策略运用单一;协商行为获得成功的结果频率不高,低于总量的一半。针对结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研究者认为,教师应为幼儿进行多主题协商创造契机,以促进协商行为主题的全面性;教师的引导应具有针对性,并培养幼儿掌握多种协商策略,以提高幼儿协商水平;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以促进“协商成功”结果的达成。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就业。随之,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也进城居住和就学,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也就成为了流动儿童。有学者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容易受到制度制约、社会环境转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相对于当地城市儿童而言更容易出现问题。作为特殊群体,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流动儿童指的是6-14岁(或7-15岁)跟从父母或其他抚养人从农村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责任心作为幼儿个性、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幼儿期在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责任心是幼儿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关键。绘本被认为是最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幼儿常常会被生动形象的绘本人物、细腻的绘画风格以及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在阅读绘本时,通过对绘本人物的感知与想象,体验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质,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人物的行为代入,在
依据大学章程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实现现代化大学治理的重要一环,地方大学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主力军,其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理应得到重视。论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访谈研究法对大学章程视域下地方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运行进行专题研究,即在分析地方大学章程中关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考察地方大学在大学章程实施后,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寻求改进地方大学内部
我国当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公司的成立犹如雨后春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生产经营及利润最大化都过多地依靠于董事,其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董事的经营行为必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很有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涉及董事勤勉义务诉讼案件逐年增多,加之当前立法对董事勤勉义务的规定十分模糊,一般都倾向于原则性,现有的法律规定已经不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勤勉义务具体标准如何?谁
道德判断是人们对道德问题的评价和决策。长期以来,道德判断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强调对其心理机制的考察。伤害一直是道德判断研究的重要主题,双方道德理论甚至提出了伤害感知在道德判断中的根本作用(Schein&Gray,2017)。在生活中,人们对身体伤害与非身体伤害的道德判断是不同的,对致命身体伤害与非致命身体伤害的道德判断也存在差异(Trémolière&Neys,2013)。时
当今,全人类都在享受着科学与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中小学生技术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2017年颁布实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标志着小学生技术素养的培育正式进入实践领域。本文紧扣研究问题,对“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等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通过系统梳理文献,发现关于学生技术素养的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其内涵与结构、现状调查、各学科技术素养的培养研究
教育部于2001年6月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等。在此思想指导下,教育部在当年7月将“综合·探索”模块添加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以落实教育部对培养具有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学生要求。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众多教育理论中,“做中学”理论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该理论中杜威认为学生的“
我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成为焦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学习,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才能迎接好新时代的挑战?研究者通过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关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文献有5747篇,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文献3017篇,关于人文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全面推进,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培养。绘画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园绘画活动中,通常是教师通过言语互动,带领幼儿学习绘画技能和模仿绘画。在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师幼言语互动成为绘画活动中幼儿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关键。因此,本文以大班绘画活动为例,讨论幼儿创造性表现与师幼言语互动,旨在反映师幼言语互动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逐年增多,各类相关的法律文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法律英语的汉译研究已成为中国翻译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本篇实践报告源文本为《国际法原理》(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该书由美国公法学者、法官、律师亨利·惠顿(Henry Wheaton)编写,出版于1836年,是西方权威性的国际法著作,是第一本用英语写成的关于国际法的系统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