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跨半个多世纪,认知失调理论激发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理论研究从自我层面扩展到了较基础的心理加工层面,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认知矛盾如何唤起失调、又是什么驱使个体缓解矛盾和失调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神经机制的研究为认知失调心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首先,失调唤起与失调减缓的神经过程是相互分离的,表明两者的内在机制是独立运作的,可分别着重进行研究。其次,失调减缓阶段的神经回路与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重叠。再加上失调唤起阶段,情绪反应相关脑区的活动增强证明了负性情绪状态的存在。据此,一种可能的机制是:失调减缓涉及情绪调节过程。考虑到人在减弱或消除失调感的过程中,一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缺乏明确的意识。本研究从内隐情绪调节的视角,对失调减缓的心理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考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情绪调节策略对失调减缓的调整机制。
研究一,改编阈上启动范式启动关于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探讨其对失调减缓的影响。结果发现,启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个体对选中项和拒绝项的态度均发生了改变,对选中项的评价明显提高,对拒绝项的评价明显降低:而启动情绪表达内隐态度的个体对选中项和拒绝项的态度均未发生改变。结果表明失调减缓受到关于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的影响,相对于情绪表达内隐态度,情绪调节内隐态度更能促进个体减缓失调。
研究二,自编问卷启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倾向,探讨其对失调减缓的影响。结果发现,启动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倾向的个体对选中项和拒绝项的态度均发生了改变,对选中项的评价明显提高,对拒绝项的评价明显降低;启动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倾向的个体仅对选中项的态度发生改变,评价有所提高,而对拒绝项的态度没有发生改变。而且,相对于启动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倾向的个体,启动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倾向的个体对选中项的评价提高得更多。结果表明失调减缓受到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相对于表达抑制策略,认知重评策略更能促进个体减缓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