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T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在缺血再灌注AKI中的的相互作用,以及在DIPC中起到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并探讨在条件性剔除CD11c+DCs的转基因小鼠中,DIPC是否仍能对急性肾脏IRI产生保护作用,以及其相关的免疫细胞的变化;从而为DCs成为治疗缺血再灌注AKI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构建野生型小鼠IRI/DIPC模型,WT雄性小鼠分3组:(1)假手术组(SHAM+SHAM组);(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1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T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在缺血再灌注AKI中的的相互作用,以及在DIPC中起到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并探讨在条件性剔除CD11c+DCs的转基因小鼠中,DIPC是否仍能对急性肾脏IRI产生保护作用,以及其相关的免疫细胞的变化;从而为DCs成为治疗缺血再灌注AKI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构建野生型小鼠IRI/DIPC模型,WT雄性小鼠分3组:(1)假手术组(SHAM+SHAM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SHAM+IR组);(3)晚期缺血预适应组(DIPC+IR组)。通过血清肌酐水平、肾脏病理变化验证DIPC的保护作用;2.研究野生型小鼠中DIPC保护作用与DCs成熟度和T细胞分化比例之间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中DCs和T细胞的表型变化及数量比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中CCR7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D11c+树突状细胞在肾脏中的表达变化;SOD、MD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小鼠血清中各类细胞因子(如IL-10、IFN-γ、TNF等)用CBA检测;ELISA法检测小鼠肾脏中炎症因子(IL-10、TNF-α)的水平变化;3.应用普通PCR及流式细胞术筛选及鉴定条件性剔除CD11c+DCs的DTR小鼠;并验证白喉毒素(DT)适宜浓度、作用时间及药物毒性,实验分3组:(1)WT鼠腹腔注射DT组(WT+DT组);(2)DTR鼠腹腔注射PBS组(DTR+PBS组,);(3)DTR鼠腹腔注射DT组(DTR+DT组);4.研究DTR小鼠DIPC后DCs和T细胞之间的关系。构建DTR小鼠的IRI/DIPC模型,将雄性DTR小鼠分4组,均在肾脏损伤手术前16h腹腔注射DT或对照PBS:(1)注射白喉毒素的假手术组(DT+SHAM+SHAM组);(2)注射白喉毒素的肾脏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组(DT+SHAM+IR组);(3)注射白喉毒素的晚期缺血预适应组(DT+DIPC+IR组);(4)注射PBS的晚期缺血预适应对照组(PBS+DIPC+IR组);当CD11c+DCs被剔除后,通过血清肌酐水平、肾脏病理变化验证DIPC发挥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中DCs和T细胞的表型变化及数量比例,并通过WB、氧化应激、炎症因子检测进一步观察DCs缺失后,DIPC与肾损伤程度以及Tregs之间的关系;5.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成熟/未成熟DCs对HK-2细胞的作用影响:分别在正常氧、缺氧复氧条件下(1)单独培养HK-2细胞(2)共培养成熟/未成熟DCs和HK-2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检测HK-2细胞凋亡、坏死水平。结果1.成功构建肾脏IRI/DIPC模型,DIPC可以明显减轻肾脏IRI后的肌酐水平和病理损伤程度;2.DIPC可以抑制肾脏的炎症细胞聚集,抑制DCs的成熟分化以及其趋化能力,并启动外周免疫器官的免疫作用,提高肾脏组织的Tregs比例;还可以减轻肾脏IRI后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抑炎因子IL-4的表达水平;3.DTR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成功。DT梯度浓度及梯度作用时间探索后,发现腹腔注射16ng/g(鼠重)DT后16h可明显降低小鼠脾脏、肾脏中的CD11c+细胞比例,且不对小鼠造成药物性肾损伤;4.注射了DT的DTR小鼠DCs被剔除后,DIPC失去了作用靶点,其对肾脏IR后的功能及组织学保护作用减弱,对炎症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减弱,对DCs成熟、趋化能力的抑制以及对Tregs的募集作用明显被削弱,减轻肾IRI后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也被削弱,抑炎因子表达水平降低;5.HK-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构建成功,im DCs、m DCs分离培养成功。H/R HK-2与im DCs/m DCs共培养时,与H/R HK-2细胞相比,细胞凋亡率、坏死率显著降低,其中与im DCs共培养时凋亡、坏死率下降更为明显。结论1.DIPC可能是通过作用于DCs,影响其的分型转化,抑制其分化成熟,进而刺激T细胞向Tregs分化,从而产生肾脏IRI的保护作用;2.当DCs被剔除后,从肌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募集Tregs等方面来看,DIPC对于缺血再灌注AKI的保护作用明显削弱;3.DCs在肾脏IRI以及DIPC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与其在不同的疾病进程及局部微环境中有所差别。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下颈椎手术术中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招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椎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被分为两组:D组(右美托咪定组,n=23)和C组(对照组,n=22)。D组诱导前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ug/kg 10min后,术中持续泵注维持剂量0.4ug/kg.h至术毕,C组持续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至术毕。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
目的:应用3D技术重建颅内血肿并与多田公式测量血肿体积对比,探究3D技术对颅内血肿体积的精准评估。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的共536例颅内血肿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脑内血肿35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8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4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6例)。应用3D Slicer软件及多田公式测量颅内血肿体积,以血肿形态学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及其分别与乳酸联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诊治
目的 本研究旨通过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PNI)判断胶质瘤患者营养风险状况,探讨一种判断胶质瘤短期临床结局简便且可行的参数;同时利用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方法,探讨对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观察PNI结合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短期临床结局影响。方法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讨经内镜胰管支架置入、鼻胰管引流(以下简称序贯治疗)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序贯治疗的AN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淀粉酶值、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
目的:本研究首先通过第一部分的文献研究,主要查阅《女科指要》、《女科经纶》、《妇人大全良方》、《女科玉尺》、《妇人大全大方》、《女科要旨》、《女科正宗》、《万氏妇人科》、《女科精要》、《妇科冰鉴》、《校注妇人良方》、《女科秘旨》、《傅青主女科》、《济阴纲目》及《脾胃论》等古籍到近20年涉及到从脾胃辨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小乳头胰管支架置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结局;方法:通过观察性研究,以2018年09月-2020年06月因急性胰腺炎就诊我院,经十二指肠小乳头放置胰管支架引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恢复经口进食(可耐受经口进食并于进食后无腹痛、恶心等症状再次加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4h小时白细胞、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APACHE II评分,
目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是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宁夏地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现状和相关因素,尽早、及时的识别危险行为,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更好的回归社会。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兴庆区、彭阳县等8个县(区),对抽取的县(区)所有686系统的“在管”患者,使用自编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进行电话调查,
目的探究高级别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时机以及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13例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出术前模型和联合模型,进一步以术前和联合模型中展示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变量,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对神经内镜下手术与传统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并评估完全神经内镜下MVD治疗面肌痉挛的价值及应用前景,以期为今后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选择最佳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MVD治疗的58名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其中25例在完全内镜下手术,作为内镜组,33例在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