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模式与城市空间的互适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x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体系和实践历程的核心思想,是空间环境的塑造以人为本,强调物质空间的生产与城市文化塑造、历史延续、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活与空间的内在联系遂成为现代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体系中,对人类行为与空间的互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侧重于从文化、历史、社会的角度研究人类群体性的行为与空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丰富城市空间的人文色彩,激发城市空间的社会活力;在微观层面,倾向于从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的角度,研究人类个体性的行为与城市局部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提高城市空间的适宜性,体现空间对人性的关怀。  目前的状况表明,上述空间行为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缺少了群体行为与空间的互动性这一层次。在宏观层面,所谓的“群体”更倾向于一个整体而抽象的文化和社会概念,而不是一个生动的、可观察的对象,因此难免造成理论性研究与空间塑造研究的脱节;在微观层面的研究中,所谓的“群体”是个体的集合,其行为也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不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由此进行的空间塑造研究只能反映群体的生物性需求,难以体现群体的社会文化属性。  鉴于上述局限性,本文确立了一个新的群体视角展开分析,将“群体”定义为一个城市空间背景下可观察的、同时具有整体性的社会、文化特征的研究客体,从理论层面着重探讨此类群体的行为模式与城市空间的相互适应的特征和机制,试图揭示两者之间的互适性的本质,以及基于互适需求的城市空间特征。  论文第1章对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研究背景、内容及研究框架。第2章进行了相关的概念性研究,阐述了城市空间和群体行为的内涵,以及群体行为模式的空间内涵和基本特征。第3章对群体行为模式生成的社会和文化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论文的第4章基于城市空间对群体行为模式的影响力构成,分析了群体行为模式对空间结构、形态和意义的适应性;第5章以群体行为模式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力构成为基础,论述了城市空间对群体行为模式的包容性适应和选择性适应。根据以上的论述,论文在第6章总结了“互适性”的本质,阐述了基于“互适”需求的空间塑造法则和空间特征。  论文的创造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了一个关于空间中群体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并对群体行为及其模式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背景下群体行为模式生成的文化和社会机制进行了总结。  阐释了城市空间与群体行为模式之间对彼此的影响力的构成,并以此为前提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适应的模式、内涵和机制。提出了“互适性”是城市空间与群体行为模式之间的一种最理想关系,并指出互适性的本质在于两者之间的均衡互动、整合互构、利益趋同和文化同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于“互适”需求的城市空间塑造法则和空间的生物性、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特征。
其他文献
绿建筑评估制度的实施,将过去建筑物设计时法规所考虑的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及增进市容观瞻之层面,建立起通往符合环保、生态与永续利用观点的桥梁。而国内对于绿建筑
自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短短的20余年间,深圳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但是当前深圳发展面临土地空间、环境、人口、能源资源方面的瓶颈约束和巨大压力,“难以为继”形势逼人。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是北京的一大盛事,也将成为新中国有史以来所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国际体育盛会。其中高质量的奥运场馆的建设是成功举办这次高水平盛会的硬件保
古民居村落是中国古代文明史和古代建筑的宝库之一。这些古民居村落集建筑艺术与民俗风情为一体,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古民居村落来说,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的最大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1998年10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人居日,其主题为“更安全的城市”,这表明国际社会对城市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居住社区是
古城是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建筑和人文风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城市宝贵的财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古城迫切地需要加以更新,即在保护古城历史
“城市”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人口“爆炸”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城市适度人口规模成为一个热点议题。前人关于适度人口规模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适度人
随着社会进步,集装箱蓬勃发展,近十几年,集装箱建筑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当中,成为一种崭新的建筑形式。集装箱建筑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其原因一方面是集装箱具有模块化、标准化、可循
随着社会和人们需求的发展,古镇型景区在政府或开发商的投资下涌现,古镇历史悠久传承着千年的文脉,风光秀丽吸引着当代都市人。1986年国务院提出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或村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