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品房按揭是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一种房地产业务,是指商品房购房者不愿或不能一次性支付全部购房款而向银行贷款来支付,并就所购商品房设定担保的行为。我国内地的商品房按揭业务是上世纪80年代由香港经由东南沿海地区传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升温,商品房按揭业务也迅猛发展。按揭在商品房买卖贷款中,已经成为需要贷款的购房者首选的付款方式,成为银行最能接受、广泛适用的发放贷款的担保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按揭”称谓及其运作模式在我国内地相关事务界广泛采用,但是按揭在全国性的现行法律和全国机关颁布的商品房住房销售合同文本中,都没有正式承认并明确规定。当前,我国内地商品房市场的飞速发展带动商品房按揭贷款在银行商业贷款中的比重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商品房按揭贷款法律纠纷也不断增多,但是相关立法的缺失使得银行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法律事务当中捉襟见肘,银行按揭贷款流失的风险攀升。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防控效果,不仅影响到银行本身的现金流量和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且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社会的稳定。世界“金融海啸”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又源于美国按揭贷款市场大批次级购房者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由此可见,从法律的角度研究我国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法律制度下按揭的内涵,阐明按揭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关系;通过分析我国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的种类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提出我国银行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香港地区和外国的法律和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的法律防控的建议。第一章阐述了商品房按揭的涵义,分析了我国商品房按揭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关系。笔者首先从按揭的词源入手,介绍按揭在英美法系和香港地区的涵义,对比提出按揭在我国有其特有的涵义。然后根据我国有关按揭的法律规定,结合具体的按揭法律行为,揭示我国按揭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关系,为后面研究我国法律对按揭中银行风险防控的规定建立理论基础。第二章研究我国法律关于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防控的规定。首先,笔者通过介绍我国银行风险的涵义和特征,分析当前我国法律制度下银行风险的种类,提出我国按揭主体的行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商品房市场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商品房按揭中银行的风险。其次,笔者紧密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重点分析我国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的缺失、保险制度的不完善、按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介绍美国次贷危机的涵义和成因,重申银行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对比查找我国银行风险防控中的法律漏洞。第三章通过介绍香港地区和有关国家在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防控的经验做法,笔者提出采取完善银行风险防控的法律规定、健全商品房按揭贷款保险的法律规定、构建商品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等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与后文完善我国银行风险防控措施相对应。第四章针对我国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香港地区和国外先进的经验做法,提出我国要通过完善银行风险防控的法律规定、健全商品房按揭贷款保险的法律规定、构建商品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等方式,从而完善我国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的法律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