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外语课堂中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就对它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然而,只有少量的研究针对的是在中国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话语特征。对中国现行的一种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过渡的“改革主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尤为少见。因此,全面系统的研究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话语对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总结以改革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特点。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观察、录音、教师访谈和问卷。首先,作者选取了大连水产学院的6位大学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课堂活动进行观察并对课堂话语进行完整录音,课后将录音转写成文字资料。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教师话语进行某种调整的原因,作者还对这6名教师进行了集体访谈。同时,为了了解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反馈,来自该校6个班级的共计30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该问卷以周星、周韵(2002)的调查问卷为基础。然后作者对所得的数据按5方面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这5方面是:教师话语量、母语的使用、教师提问、交互调整和教师反馈。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以改革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中,教师话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对新模式的熟悉程度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仍有待提高,但是这种新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学习者的认可,并能给学习者提供较多的使用目标语进行双向交际和意义协商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后,它将大大增强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