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的傩文化既一脉相承,有明显的相似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从文化和民俗的角度出发,试图研究不同地区傩舞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与背景,为研究傩文化提供更多的维度和视角。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认为: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独立的产生并发展出了自己的“傩”文化,傩不是从一个地方产生而传播开来的同根同源的单一文化现象,而是历史上不同的地方和民族都不约而同的恰好产生了“傩”这一文化现象,这些傩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又在历史融合的过程中相互影响,而最终发展成为今天丰富多彩的傩文化现象。我国傩文化可分成北方萨满傩文化区域、中原傩文化区域和南方傩文化区域。这些不同区域的傩文化既有傩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特性。傩的共同特点表现为:浓厚的仪式性、简陋的表演场所、主要演出时间是民俗节日、面具是最鲜明的道具和严格的传承制度。不同地域傩文化的不同与当地古代的政治专治程度、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甚至宗教信仰息息相关,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也是当地傩文化的主要内容。从地域民俗差异的横向角度来看,地理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民众心理的差异,而心理的差异会导致关注事物的不同,这也会导致在傩活动中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其表现在西藏的傩舞更多体现了其对宗教的崇拜和对英雄祖先的赞美,贵州的傩舞上则体现了其对祛病除灾的强烈要求。从历史沿革的纵向角度来看,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巫蛊之风盛行,是傩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天然沃土。受巫风民俗的影响,贵州的傩祭活动非常活跃,尤其体现在还愿和禳灾纳吉方面,举凡“大事”都要请法师“冲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