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产旅游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近年来逐渐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以文物古迹资源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文化遗产旅游,已是当今人文旅游形式中最为活跃的一种旅游形式,更是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有洛阳、开封、安阳、商丘四大古都,百家姓中的78个姓氏根于河南,其地下文物、馆藏文物数量全国第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次于山西;这为河南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2011年10月,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一时的契机。旅游业要实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责任和担当,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是必然选择。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能为河南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跨越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发挥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本文认为文化遗产旅游是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以文化传统和文化遗存为主体旅游吸引物,前往遗产地欣赏遗产景观、体验当地民俗风情与遗产文化氛围的旅游活动。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河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价值独特,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已呈现出重视程度加强、开发模式多样化和开发力度加大的特点,但仍存在过度商业化,盲目追求短期效益,遗产管理与规划设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河南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本文以创新理论、遗产活化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借鉴典型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实践的经验,结合河南实际,阐述了河南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原则和内容,探讨了其创新开发的思路、方法及保障措施。最后以嵩山少林寺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性提出嵩山少林寺景区旅游创新开发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