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投垒球运动继承了棒垒球团队合作、勇敢智慧的精神,突出了棒垒球的游戏性,在讲究规则和礼仪,充满智慧、技巧和变数的同时,又通过简化复杂的棒垒球规则,形成了简单易学易会、男女老少可以同场竞技等鲜明的特点。江苏作为全国经济、文化、教育大省,慢投垒球运动已经快速的发展起来,高校慢投垒球课程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硬件及软件的配套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研究通过江苏省大学生棒垒球协会负责人获取已开设慢投垒球课程的普通高校名单,从中抽取了10所各级各类普通高校,选择这10所普通高校担任慢投垒球课程教学的体育教师和参加过慢投垒球课程学习的普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邮寄、电子邮件和实地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并对回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如下:1、江苏省普通高校慢投垒球课程开展的氛围较好,大部分开课高校已经组建慢投垒球校队,成立慢投垒球社团,但组织比赛相对较少;2、江苏省开课普通高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够保证慢投垒球一般教学的开展,但同时存在场地没有围网,缺少打击网,器材老化和不足等现象;3、江苏省开课普通高校将慢投垒球作为一、二年级体育选项课内容,属于必修课程,但教学班人数偏多,且没有高校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慢投垒球选修课;4、江苏省普通高校慢投垒球教师以男性为主,呈现年轻化特点,但数量不足,科研能力较低,获得有效培训的机会太少,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5、江苏省普通高校慢投垒球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评价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6、江苏省开课普通高校学生对慢投垒球课程喜爱程度非常高,但课外参与锻炼情况一般,主要受到比赛规则复杂、没人指导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成立官方的慢投垒球协会,建立协会网站。协会需要承担慢投垒球教师培训,筹办各级别比赛以及对教材的开发;2、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棒垒球专项,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棒垒球教学训练方向,从源头解决慢投垒球教师专业性差、数量不足等问题;3、加大对慢投垒球课程特别是对器材的投入,适当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教师需要学会对器材进行简单维护;4、重点加强慢投垒球社团建设,配备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在选上慢投垒球课之前就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强慢投垒球校队建设,建立并完善运动员选拔制度;校际比赛可以采用主客场制度;5、调整慢投垒球教学班人数,适当增设慢投垒球欣赏课等形式的校级公选课,对三、四年级学生可以开设慢投垒球选修课,或者建立俱乐部授课模式,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6、教师应加大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主动与中小学软式棒垒球教师联系,在教材内容上形成对接,保持一惯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宜运动负荷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增加对慢投垒球基本礼仪等理论知识的讲解,适当降低基本战术授课内容的难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定期组织慢投垒球理论知识竞赛;7、对慢投垒球器材及比赛规则进一步改造和简化,以满足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