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0Mn-9Al-1C轻质钢中温固态相变机制与应变速率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t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锰、铝含量的奥氏体单相Fe-Mn-Al-C钢具有强度高、密度低、冲击能量吸收值高、塑性伸长率高、可时效强化等优点,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汽车结构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热处理过程中,Fe-Mn-Al-C钢能够发生多种相变过程,如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奥氏体中析出κ-碳化物以及β-Mn相。κ-碳化物是一种面心立方的钙钛矿结构碳化物,它的析出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同时,由于其具有与奥氏体接近的晶格常数,故κ-碳化物的析出并不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塑性。而β-Mn是一种简单立方相,其通常在长时间时效后析出,会降低钢的塑性。目前对于Fe-Mn-Al-C钢热处理过程中组织转变的报道大多集中于对κ-碳化物析出行为的研究,对β-Mn相析出的研究鲜有报道。此外,预变形对于钢铁材料热处理时的相变过程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在Fe-Mn-Al-C钢中针对于预变形对相变的影响机制还没有明确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Fe-30Mn-9Al-1C钢经预变形处理后,在中等温度下热处理时发生的固态相变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β-Mn相在奥氏体晶粒内部快速析出的新机制,通过Johnson-Mehl-Avrami模型对β-Mn相在600℃下的固态相变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拟合。此外,本文对Fe-30Mn-9Al-1C钢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高应变速率下屈服强度随应变速率的相关性有异常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拟合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通过分析和讨论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Fe-30Mn-9Al-1C钢经感应熔炼、浇铸、锻造、热轧、冷轧和退火后获得了室温下奥氏体单相组织。经测定,钢的密度为6.61 g/cm~3,较纯铁的密度降低了15.3%。基于次正规溶体模型进行估算,钢的层错能为92.7m J/m~2。(2)Fe-30Mn-9Al-1C钢经预变形后在550-750℃的中等温度范围内退火时能快速析出β-Mn相,析出位置包括奥氏体晶界和过渡带。沿过渡带析出的β-Mn相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通过调幅分解机制析出的晶内κ-碳化物促进了β-Mn相沿过渡带单独析出,而不存在铁素体相的相伴析出,其析出机制为γ(?)β-Mn+γ′。根据Fe-Mn-Al-C四元合金热力学模型计算得到析出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为-46740.89 J/mol。最多可能有55.4%的应变储存能存在于变形带中。β-Mn相的临界形核半径为5.54 nm。(3)应变储存能集中于变形带以及变形的奥氏体晶界处,导致β-Mn相在热处理过程中的非均匀形核。通过Johnson-Mehl-Avrami方程拟合得出β-Mn相的Avrami指数小于1。(4)当应变速率在10-4-10~3 s-1范围内增加时,Fe-30Mn-9Al-1C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逐渐升高,达到10~1 s-1时反而开始降低,应变速率敏感系数从0.049降至-0.048,其原因是当应变速率达到10~1 s-1后发生了动态应变时效现象,溶质原子与位错之间发生间歇性的阻碍关系。根据MAUD全谱拟合结果计算可知,在断裂面附近钢的位错密度达到1015 m-2数量级。根据优化后的Williamson-Hall作图法进行计算结果,在高应变速率下试样的螺型位错的比例增加;同时试样的M值在伸长率水平反常区域出现了增加的情况,反应出这一阶段试样位错之间的相互关联减弱,位错更多地呈随机分布,因此在变形过程中应力集中发生开裂的情况被推迟。在高应变速率下试样的绝热温升可以达到100℃以上,上述原因共同造成了Fe-30Mn-9Al-1C钢在高应变速率下的拉伸伸长率出现增加的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改进,传统的硅基电子器件成为了后摩尔时期集成电路发展的重大障碍,研究和开发基于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的器件已迫在眉睫。自旋电子学是一门近几年结合微电子学、磁学和材料科学提出的具有革命性的交叉学科,其旨在利用电子的自旋属性来实现信息存储、传递和处理等功能,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最活跃的科学前沿。自旋电子器件具有集成度高、运行速度快,低能耗等传统半导体电子器件
混沌光保密通信是将混沌激光信号作为掩藏信息的载波对信息加密,再利用混沌同步进行信息解调的一种新型保密通信技术,它因具有硬件加密、传输速率高、长距离以及与现有光纤网络兼容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安全性依赖于混沌收发机的参数匹配。硬件参数均为密钥参数,参数的安全性结合空间的大小决定了混沌保密的安全程度。镜面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由于结构简单和易于集成的优点被广泛用作混沌收发机。然而,基于镜面反馈半导体激光器
不久前,科学家终于见到"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同框"了!但是它们的会面地点不是在"海绵宝宝"太平洋底比奇堡的家,而是在北大西洋1 885米深的洋底。2021年7月27日,在北大西洋的海山附近,遥控无人潜水器拍摄到了"真人版"的"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画面中"海绵宝宝"身体呈方形,颜色金黄,有明显的出水孔,与卡通形象十分相像。有趣的是,这一次"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派大星"也入镜啦。它们的体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课内到课外实现阅读文本的综合融入,以此使学生能在丰富的素材中逐渐培养阅读习惯,实现内外双修的育人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表现出丛枝和花变叶症状的芝麻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明确了两种病株的病原均为植原体,并将其命名为云南元谋芝麻丛枝植原体(SEWB-YNym)和云南元谋芝麻花变叶植原体(SEP-YNym)。两个株系的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 248 bp,并且碱基序列完全一致。通过与其他地区报道的芝麻植原体株系16S rRNA基因
齿轮作为重要的机械基础件,被大量应用于机床、煤炭、航天等工业领域。在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齿轮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齿轮需要同时满足高精度、小型化,高承载能力,高齿面硬度等技术指标。为满足以上要求,可以提高齿轮齿面硬度的硬齿面技术被应用于齿轮加工过程中,因此齿轮制造工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采用硬齿面齿轮加工新技术和提高齿轮加工效率。但目前,国内的硬齿面加工技术在上述两方面还与国外先进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在地热能开采的过程中,无论是井筒的钻进,还是开采过程中水在人工储留层中的冷热交换,都会涉及到高温岩体的冷热交替作用,而在冷热交替的作用下岩体必然产生损伤劣化进而引起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一方面会对高温岩体钻进过程中井筒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对热储层裂隙网络通道的进一步扩展及新裂隙的产生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地
工具技术作为支撑高端精密装备发展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装备发展水平。随着制造业发展对机械零部件加工精度等要求的日益提高,磨削在零件高效精密加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磨削工具及其制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强度低磨损的新型砂轮制备技术因此成为实现高效磨削的关键切入点之一。黏结、电镀和普通热源钎焊等方法作为cBN砂轮的常规制备技术,存在诸如磨粒与基体结合强度低、基体热变形大等缺陷,严重阻碍了砂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储量相对丰富的褐煤资源的利用逐渐受到重视,燃烧是其主要利用途径之一。但因高水分含量、低热值及易自燃的特点导致其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运输成本高、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干燥提质降低褐煤中水分含量、提高褐煤的热值,是其高效转化的关键。然而褐煤活性基团丰富和孔隙发达的结构特征使其干燥提质后的表面稳定性较差,极易吸附水分子和氧分子进而引起煤质下降、自燃等。褐煤表面物化结构会随干燥提质过程
手性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功能材料,不仅具有可调的发射波长、优越的光稳定性、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手性,使其在生物、化学和医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拓宽CQDs在靶向成像、手性催化、手性识别和手性检测等领域的应用。针对目前手性CQDs制备不成熟、发射波长较短和手性来源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本论文旨在采取手性立体结构继承的策略,选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