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体内与体外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卢德勋(2001)提出的粗料分级指数(GI)参数模型,并就 GI 优化粗饲料科学搭配的理论基础——组合效应进行了研究。在进行 GI 模型研究时,选用 12 只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40.91±1.13 ㎏)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共分三批进行,每批随机分为四组,共测定了九种绵羊常用粗饲料和三个混合粗饲料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 用 Tilley 和 Terry(1963)两级离体消化法测定了这十二组粗饲料的代谢能值(ME),并建立了预测 DMI 与 ME 的模型。特别是建立了以绵羊粪做菌源不可消化的中性洗涤纤维(unNDFF)为预测因子的 DMI 模型,与瘤胃液做菌源不可消化的中性洗涤纤维(unNDFR)为预测因子的 DMI 模型等效。在进行组合效应研究时,首先通过体外培养以不同时间点不同 GI 混合粗饲料且粗/精比不同混合日粮的 pH 值、有机质消化率(IVOMD)、MCP 产量、VFAs 作指标,进行综合考察,从六组不同 GI 混合粗饲且粗/精比不同混合日粮中选出 H9:1、H8:2、L9:1 以及 L7:3 四组混合日粮在 8 只试验羊体内分 2 批作进一步的体内消化试验,每批随机分为 2 组。在测定瘤胃内环境和发酵指标(pH、NH3-N、VFAs和 MCP)的基础上,通过消化代谢试验,测定了不同 GI 混合粗饲料且粗/精比不同混合日粮的 DM 在绵羊整个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流通速率与消化率以及 NDF的消化率,就绵羊常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优化日粮配合的组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最后以动物的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血浆尿素氮(PUN)、血糖为检测手段对 H9:1、H8:2、L9:1 以及 L7:3 四组混合日粮进行了比较研究。本研究旨在促进 GI 技术的推广,为反刍家畜粗饲料的科学利用与日粮优化饲养设计提供一个技术依据。本研究表明,当混合日粮粗饲料 GI 较高时不用增加精料即可获得良好的效益,当混合日粮粗饲料的 GI 较低时,只有增加精料才有可能达到高 GI 混合日粮的效益,但同时增加氮的排出,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