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整计划的强制执行力

来源 :孙志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我国破产企业重整计划中普遍涉及出资人(股东)权益调整的内容。而重整计划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出资人权益无法调整,为此债务人或管理人寄希望于法院向产权登记机关出具协助执行通知,通过司法强制力的手段配合执行。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对出资人权益调整内容是否可以强制执行没有明确规定,这进一步引申出重整计划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问题,对此理论和实务界存在争议。本文从作者法律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出发,引出重整计划是否可以强制执行的问题,然后梳理介绍理论和实务界对此问题的主要争论。再进一步探讨这些争论的内在原因,包括重整制度功能定位、重整计划法律性质以及司法在重整制度中的作用等。然后考察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破产重整制度中对重整计划的效力和强制执行力的规定,以及对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借鉴意义。最后根据理论和实务的不同观点,以及结合域外国家和地区立法的思考,作者尝试阐述对重整计划强制执行力制度的理解。包括阐述重整计划对重整程序哪些参与主体具有约束力,以及对重整计划中哪些重整内容具有强制执行力。作者认为赋予重整计划强制执行效力是破产重整制度的应有之意,在现有《企业破产法》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援引《民事诉讼法》有关强制执行的规定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同时正值全国人大正在研究对《企业破产法》进行修订,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的争议,作者建议对我国《企业破产法》九十二条和九十三条进行修改,明确赋予重整计划中关于股权调整、资产过户、债转股等经营方案内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学校的思政教育研究对象,利用在教学中引用德育元素及制定教学目标的方式来完成相关校园文化文化建设的设计,并在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中进行了实践。以此帮助德育元素更好的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共同进步,可以使教育更加绿色化、学校学生素质化且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
期刊
期刊
新一轮司法改革背景下,“捕诉合一”办案模式的推行,审查逮捕权与审查起诉权权力配置改革方向被正式确立。我国检察机关曾分别实行过“捕诉合一”与“捕诉分离”模式,而当下“捕诉合一”的再次施行,不仅给模式正当化带来更多的思考,对于律师辩护权的影响更是成为学者与律师从业者的关注焦点。本文认为,“捕诉合一”模式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审查逮捕与审查起诉方式,律师辩护权不可避免地成为改革浪潮中首当
期刊
期刊
高校具有学科分类广泛、科研人才富集、实验条件齐备等一系列创新优势,作为一支重要的科研主力军,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8%,大量的科研成果沦为了“沉睡专利”。要唤醒这些“沉睡专利”,让技术走向市场,专利运营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对专利运营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这个拥有着庞大数量有效专利的宝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学位
“同课异构”教学自提出以来,为中小学课堂提供了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研角度向着更深入、更多元化、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就初中生色彩认知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研究而言,目前存在着教师对儿童色彩认知发展的认识还比较含混的情况,也就是说较少有教师知道初中生和幼儿、小学生、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色彩认知水平是怎样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色彩认知有怎样的特点,如果对儿童色彩认知发展情况弄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促进大学生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够让大学生在其追寻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过程不断思考和实践如何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意义疗法以构建个体生命意义为目的,帮助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运用一套积极的、整合性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引导大学生从挫折和艰难的生活经历中发现意义和价值,保持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和信心,最终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疗法不同于以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