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呼是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一般分为“社会称呼”和“亲属称呼”,“社会称呼”时代性较强,一般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而“亲属称呼”相对比较稳定。亲属关系作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亲属名称可以反映人际关系的很多特点。亲属名称的实际运用不仅与具体的场景、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密切相关,而且受到民族文化、社会构造的深刻影响。日中两国同属亚洲文化圈,无论是在亲属关系还是亲属名称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由于两国文化背景、社会结构等的不同会导致亲属名称上出现怎样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呢?通过比较这些异同点,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日中两国文化背景与社会结构的认识。本文既会对亲属名称进行静态考察,也会对其在对话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动态考察。通过比较两国亲属名称的具体构成与指示功能,分析两者异同点并对其背后文化背景进行剖析,希望对大家今后更好地学习与研究日语亲属名称有所启发。本文共分成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研究目的与先行研究,指出先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阐述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明确亲属与亲属名称定义,并从血缘、年龄和性别三个层面对日中两国亲属名称进行对比。第三章从日中两国的电视剧中选取对话,进行数据统计,从自称、对称、他称三方面对亲属名称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进行对比,并且运用语用论的礼貌理论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第四章则挖掘两国家族制度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以及两国对自他关系认知的不同来分析原因。最后在第五章得出结论,提出今后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