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致死性感染,尤其是医院获得性SBP(NSBP)。目前,尚无预测肝硬化腹水患者NSBP发生的理想方法。本研究将系统性回顾分析肝硬化腹水NSBP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继而构建NSBP评分系统,并评价其对NSBP发生的预测价值,为肝硬化腹水NSB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手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NSBP的患者为病例组,按1∶1随机选取未并发SBP的单纯肝硬化腹水患者为对照组。查阅病历,收集患者入院时的病史特点、并发SBP前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等方面的临床指标,并对连续指标进行“最优离散化”分箱处理(指标加后缀“-bin”)、根据ROC曲线分析进行二值转化(指标加后缀“-B”)和对数转化(指标加前缀“Ln”)。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以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各指标对NSBP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寻找NSBP的独立预测指标。优选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的指标建立NSBP预测模型,AUROC评价模型对NSBP发生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模型的预测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和阴性似然比)。绘制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其稳定性和临床实用性。通过简化预测模型的有关参数,建立简便实用的NSBP预测评分系统,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6例患者,病例组与对照组各168例,病例组男120例,女48例,年龄54.8±12.4岁;对照组男125例,女43例,年龄52.5±12.9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0.539)。共收集115项各类临床指标,其中46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其中包括:(1)病因学;(2)NSBP发生前是否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肝衰竭;(3)有无胃底静脉曲张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EVVT);(4)实验室检查:TBIL、DBIL、ALT、AST、GGT、UA、GSP、LDH、CK-MB、TG、HDL-C、LDL-C、K、Na、Cl、WBC、MCH、MCHC、PLT、MPV、LYM%、MON、MON%、NEUT、BASO、PT、PR、PT%、INR、APTT、Fbg、TT、AFP、CEA、CA199;(4)肝病综合指标:Child-Pugh评分及其分级、MELD评分、ALBI指数及其分级。ROC曲线分析显示有31项指标预测NSBP的AUROC≥0.6,其中6项指标的AUROC>0.7,分别是TBIL(AUROC 0.749)、DBIL(AUROC 0.753)、HDL-C(AUROC 0.749)、GSP(AUROC 0.729)、Child-Pugh评分(AUROC 0.752)及MELD评分(AUROC 0.77),其中MELD评分最大。多因素分析筛选出11项对NSBP发生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的临床指标,分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性脑病、AST、MON%、DBIL-bin、BUN、Na-bin、HDL-C-bin、INR-bin、Ln APTT、AFP-bin。按2∶1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优选4项指标(MELD评分、HDL-C、AFP、MON%)为变量,以训练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建模,预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NSBP。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均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准确度均高于80%,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稳定性好,且净效益高于单纯的MELD评分。对上述预测模型的有关参数进行简化处理,构建了NSBP预测评分系统:NSBP评分=MELD评分–13.3*HDL-C+13.7*AFP+12.3*MON%[HDL-C取值:1(<0.3 mmol/L)、2(≥0.3~<0.6 mmol/L)或3(≥0.6 mmol/L);AFP取值:1(<3.8 ng/m L)或2(≥3.8 ng/m L);MONP取值:0(<11%)或1(≥11%)]。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在训练组分别为13.3±18.7和-9.7±11.2(P<0.001),在验证组分别为13.6±17.5和-9.2±9.9(P<0.001),在全病例组分别为13.4±18.2和-9.5±10.7(P<0.001)。以0分为界值,该评分系统在训练组AUROC为0.852(95%CI:0.799-0.904),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86.4%,准确度为79.5%,在验证组AUROC为0.861(95%CI:0.790-0.932),敏感性为78.2%,特异性为86.8%,准确度为82.4%,在全病例组AUROC为0.856(95%CI:0.814-0.898),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86.5%,准确度为80.5%,均优于MELD评分。结论:1、单因素分析显示TBIL、DBIL、ALT、AST等46项临床指标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发生NSBP存在差异,其中TBIL、DBIL、HDL-C、GSP、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对NSBP发生有较大的预测价值,表明上述临床指标与NSBP发生风险相关。2、多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性脑病、AST、MON%、DBIL-bin、BUN、Na-bin、HDL-C-bin、INR-bin、Ln APTT、AFP-bin对肝硬化腹水患者NSBP发生具有独立预测价值,提示可用临床指标预测NSBP的发生风险。3、联合应用临床指标(MELD评分、HDL-C-bin、AFP-bin、and MONP-B)成功建立起肝硬化腹水患者NSBP发生的预测模型,并有良好的预测区分度、校正度和临床实用性。4、基于肝硬化腹水患者NSBP发生的预测模型成功建立了简便实用的NSBP发生的预测评分,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