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代谢物调控土壤微生物结构驱动其成功入侵的机理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侵植物一般具有较大的地下生物量,可以通过根系分泌途径改变土壤微环境,如输入大量的含碳氮的初级代谢物,改变土壤营养循环;也会释放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化感物质),影响周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南方地区比较典型的恶性入侵植物,关于其根系分泌物(化感物质)在实际土壤环境的作用和调节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后的反馈作用较少关注。本课题组人员前期已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根提取物(分泌物)开展了大量化学分离工作,已从根提取物中分离了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咖啡酸、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酯为所获得次生代谢物中的主要成分。本研究以根系代谢物输入介导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为主线,通过种子萌发实验、室内盆栽实验和土壤反馈实验,全面评价入侵植物酚酸类根系代谢物质的生态功能。旨在从根系酚酸类代谢物的化学生态功能角度揭示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态学机制,丰富入侵生态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上也为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本研究工作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培养皿萌发实验和盆栽实验,探究根系代谢物输入对本地植物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直接化感作用。结果显示:随咖啡酸甲酯(MC)、咖啡酸乙酯(EC)浓度的增加,多裂叶翅果菊的株高呈递减趋势。此外,高浓度(1 m M)的酚酸代谢物处理下的多裂叶翅果菊的叶宽、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种子发芽速度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处理。随着MC、EC浓度的升高,对本地植物多裂叶翅果菊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入侵植物根系酚酸类代谢物能够抑制本地多裂叶翅果菊的生长并增加自身的竞争能力。2.通过盆栽实验,探究根系代谢物输入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和这种土壤微环境改变后的土壤的反馈作用。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土壤调理实验;第二阶段土壤反馈实验。通过实验阐释酚酸类代谢物输入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改变后,对植物的反馈作用(即酚酸类代谢物的间接作用)。结果显示:酚酸类代谢物显著影响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其中CA和MC显著减少了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随着酚酸类代谢物浓度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也逐渐减少。低浓度(0.1 m M)下的酚酸类代谢物质添加后略降低了OTU丰度、细菌的丰度、Chao1指数以和Simpson指数,但无明显差异;在高浓度(1 m M)下的酚酸类代谢物添加后显著降低了细菌的OTU丰度、细菌的丰度、Chao1指数以和Simpson指数,酚酸类代谢物改变了原生土壤中土壤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a)、硝化螺旋菌科(Nitrospiraceae)等氮循环过程菌的生物量。低浓度条件下的酚酸类代谢物对多裂叶翅果菊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在高浓度条件下咖啡酸乙酯对多裂叶翅果菊生长却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高/低浓度的酚酸类代谢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影响并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酚酸类代谢物对土壤中有效氮的转化有显著影响,且酚酸类代谢物的输入可通过减少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营养循环进而影响入侵进程;反馈试验结果表明咖啡酸类代谢物作为一种化感物质通过对自身的自毒效应小于对多裂叶翅果菊的化感作用,从而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起到促进作用。3.通过加拿大一枝黄花种植调节后,探究根系分泌物输入对土壤微环境和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其土壤反馈作用。结果显示::与未驯化土壤(CK)相比,植物驯化处理对土壤中总碳、总氮、总磷的影响不显著,而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的含量,显著减少了硝态氮含量。加拿大一枝黄花驯化后的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增多,变形菌、硝化细菌减少;在灭菌后微生物回补处理条件下,与未驯化土壤(CK)和多裂叶翅果菊调理土壤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调理后灭菌土壤中,微生物滤液回补增加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而显著减少了多裂叶翅果菊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这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微生物降低了多裂叶翅果菊的竞争能力。加拿大一枝黄花驯化后的土壤中优势细菌为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多裂叶翅果菊土壤中细菌主要是属于绿菌门(Chloroflex),其丰度多于未驯化土壤(CK对照组);未驯化土壤(CK)土壤中优势细菌为Nitrososphaeria、奇古菌(Thaumarchaeota)、亚硝化侏儒菌科(Nitrosopumilaceae)。综上所述,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过程中会显著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影响显著。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分泌物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驯化后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比本地植物多裂叶翅果菊驯化后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更易受到植物根分泌物的调节而发生改变。反馈试验表明灭菌后微生物回补处理对多裂叶翅果菊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达到了显著减少水平,表明入侵影响了土壤中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了入侵的发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分泌物能够直接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长,且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其入侵成功,还能够通过改变本地植物与细菌的互作关系,塑造有利于自身的微生物群落,或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进而间接地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长。
其他文献
高粱(Sorghum bicolor(L.))是世界上主要的旱粮作物,也是全球5亿多人口的主要粮食,高粱的用途有食用、酿酒和饲用。在中国目前高粱多用于饲用,育种主要目标是追求饲用高粱品质,但远缘杂交不亲和、耗时长等问题是高粱育种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其他作物,高粱较难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和转化体系,因此在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较缓慢。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作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
学位
加强山地乡村发展研究,既是对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响应,亦是对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根植于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五大系统”,以典型山地区县——四川省汉源县为例,进行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村庄发展类型划分,以期为山地乡村的发展提供参考。首先,从“自然、网络、居住、人类、社会”五大系统出发,构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MODIS遥感数据、社会经
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情感丰富、文字流畅、童趣盎然,可以让孩子接受“美”的熏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本人积极开展小学生儿童诗创作指导的实践与探索,开展诵读和积累研究,品味、感受儿童诗的语言、意境、节奏、音韵美,通过创建诗社、开启思维等途径来优化创作指导,培养创作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9年9月,根据区教育局和学校工作安排,我流动到集团内的一所薄弱学校。早就耳闻这里的学生语文学习多么不尽如人意。面对薄弱学校的这群学生,还能引导他们进行儿童诗创作吗?我的内心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一、意料之中果然,从第一节语文课开始,我就感觉到好像掉进了冰窖。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交上来的作业更是让我大跌眼镜……语文课尚且如此,还谈什么儿童诗创作?话是这么说,
期刊
小学作文存在着一个问题,即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年级越高,想象力越贫乏。笔者试图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儿童诗教学,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开展活动的既实用又有效的实施措施,确立其校本课程的管理地位,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今社会会计信息造假事件频发,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对自身财务报表进行“美化”,造假行为打破了证券市场公平公开交易平衡,并且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群体的利益。由于信息不对等,外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仅能通过企业公开的有限财务数据评估企业经营状况,一旦企业不择手段对公开信息进行造假,基于虚假数据的所有分析和比较都失去意义,因此合理有效评价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实务价值。在2020年年中证监会与深交所发布
瘟疫带来的那些伤痕会长久而深刻地留存。在历史遗迹、文本记录和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中,这些关于灾难的记忆难以磨灭,不仅有伤、有痛,也蕴含着坚守和新生。英国自中世纪开始经常遭受瘟疫的袭击,14世纪的"黑死病"是人口死亡最多、对社会造成打击最大的一次瘟疫。之后,瘟疫(主要是鼠疫)不断,直到1665年。1665年暴发于英国伦敦的瘟疫史称"大瘟疫"(Great Plague),此次大疫之后,鼠疫从英国绝
期刊
当前,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对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社会运行的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政策目标。互联网于1994年接入我国,此后中央层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内容治理的政策,互联网内容治理政策体制的变迁映射出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为了解我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治理理念,提升其治理能力,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对互联网内容治理政策变迁
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了溶液中纤维素醚分子的尺寸、用总有机碳含量(TOC)方法测定了纤维素醚在水泥中的吸附量。结果表明:溶液中纤维素醚的粒径随浓度提高而减小,并趋于恒定值,称之为无扰直径。用无扰直径和水泥的Blaine比表面积计算其在水泥颗粒表面单层紧密堆积的量,其与TOC测定的吸附量存在良好相关性,说明纤维素醚以其无扰直径大小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且与水泥种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