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与经济改革开放同步推进,经历了从特区、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到所有地区以及从外币到本币不断向前推进的开放历程。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业务及地区限制的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并开展业务。截至2004年12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7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211家营业性机构,其中111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此外,外资银行在我国还设立了220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到689.55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为338.71亿美元,其中外汇贷款余额260.95亿美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19.28%。面对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并开展业务这一趋势,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对外资银行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分析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机、策略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期望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探究和进一步认识。本文第一章第一节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动机的文献综述,得出银行从事跨国经营的动机主要有两个,即“客户跟随”和分享东道国经济增长利润,此外,东道国对外资银行的管制程度以及银行本身的专有优势也会对银行从事跨国经营造成影响。结合“客户跟随”和分享东道国经济增长利润这两个动机,并以中国当时具体的经济环境、对外资银行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外资银行其本身的策略为背景,第二节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中国加入WTO前以及中国加入WTO后,从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机,并得出结论:90年代以前,由于政策的限制和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观望态度,外资银行来华主要是本着“客户跟随”的动机;90年代初到中国加入WTO之前,随着中国对外资银行进入在地域和经营业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