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行山为主题的山水画创作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和研究中,首先要继承传统,同时也要自我创新。研究优秀传统艺术才能根植于深厚文化之中,敢于创新,融入自身的艺术体验,才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符合时代的绘画作品。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出现了一批卓绝的山水画家,荆浩、关仝、李成、范宽、郭熙、王希孟等,隐士型的画家和院体画家都纷纷地展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历代不乏优秀画家,直到现当代,表现太行山的优秀人才也在不断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太行山的雄伟壮观。这些画家们都在实践的基础上,用水墨和色彩等各种艺术方式表现了太行山,为后世创新提供了启示。本文从这些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入手,研究他们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法对笔者的太行山水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运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对太行山的地理和人文进行了分析,探究太行山整体的形态特征,对太行山井底的山石作出客观分析。其次论述五代两宋太行山主题山水画的发展概况,对五代、宋代北派山水画代表人物的作品及艺术风格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现当代太行山创作代表画家贾又福等人的创作风格和理念。再次是通过笔者的太行山主题创作实践,以水墨和青绿的形式表达,从作品整体风格、构图、用笔和运色在创作中的探索与运用,对太行山井底村为主题的系列山水画进行分析,在吸收全国美展作品的全新理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构图形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实现了创作的自我突破。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在创作中,整体上借鉴了传统的山水画语言形式,较为写实,并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客体进行主观分析和重组概括描绘,体现了太行山的高大、浑厚,也融入了一些当代绘画构成的新元素。通过对宋代以及现当代优秀山水画的研究和感悟,使得我们更加的理解了山水画创作艺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对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和经济管理工作者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及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显示出它在经济建设和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成为政府部门和央行等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经济政策具有时滞性,当下制定的经济政策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并且未来的经济环境可能会随着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因此实施宏观经济政策首先需要对
木版年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精彩组成部分。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扶植下。木版年画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与喜爱。在年画大家族中,晋南绛州的财马是较为独特的一类。从现存的实物来看,只有绛州(今新绛县)制作这种年画。可以说是年画中比较小众的品类。而学术界对财马的研究较少,色彩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阐述了财马的色彩特点,及其产生原因。首先介绍了财马产地晋南地区的木板年画历史与概况,其后介绍了财马的整
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一方面受到西方绘画观念与风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持续积极进行本土化延续性传承性的尝试探索。本文以当代油画的平面化倾向以及色彩语言的多重使用为切入点,剖析了当代油画平面化趋势产生的文化背景,探讨平面化色彩语言的相关要素,比较了中国传统书画理论和西方现代以来绘画规范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林风眠、吴冠中、董希文、倪贻德、戴士和、闫平、王克举、申玲、王玉平等画家具体作品的剖析,以“油画民族化”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时时刻刻牢记党的使命与初心,不断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呈现出隆隆日上的发展势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崇高的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逐步以
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在北欧诸国开始流行的一种艺术潮流。如今已经是21世纪,表现主义的绘画作品仍然为大众所称赞与学习。其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并经久不衰,既来自于艺术家娴熟的表现技巧,也来自于艺术家通过作品而表现出的情感。艺术家将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融入画面,使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与艺术家产生共鸣从而消除观众与画面的距离感。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之一,表现主义艺术家们通过奔放的主观色彩、大胆而动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之后,更重视精神生活需求。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茶馆业作为中国茶文化的衍生品,现在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使茶馆走进人们的生活,除了重视品茶服务外也应该重视茶馆室内设计。现代人们更加重视茶馆的文化氛围和本土性。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具有浓厚的牡丹文化,牡丹纹成为重要的装饰题材。因此将唐代牡丹纹运用在现代茶
“印宗秦汉”,秦印与汉印是篆刻学习的重要取法来源。相对于汉印而言,因秦印出土量少,造成我们今天在篆刻学习中对其认知较浅也较片面。本文拟深入探讨秦印制作工艺的同时,揭示制作工艺对其风格形成的影响,希望能对当前的篆刻创作有所启示。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是研究秦印的出发点。了解其制作工艺后,会发现与现在人们在印石上临摹秦印得到的理解完全不同。秦印的制作绝大部分为凿刻,只有小部分是铸造和其他类型。本文结合作者
运动员体能训练是一项具有重要训练效能的训练实践活动,如今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体能训练成为运动训练活动中基础且重要的训练部分。目前,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和训练效率程度与体育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范围有限,研究内容相对统一,缺乏对体能训练文献领域一些规律的历史脉络研究。本论文借助Cite SpaceⅤ可视化应用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的研
“财文化”为我国吉祥的“五福文化”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街”的高淳老街隶属江苏南京,其商贾文化由来已久,又以“财文化”最为特色。然而高淳老街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尚未引起重视,忽视了现存的“财文化”资源的价值。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传统“财文化”的形成、“财神”民间信仰和“祈财”风俗传统进行梳理,以传统伦理思想作为切入点,深描了“财文化”中具有教化意义的“财富观念”;运用田野调查,搜集、整理了大量有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在探讨摄影时用“刺点”的概念描述照片中带有偶然性和隐喻特征的局部。在具象绘画中同样存在“刺点”的现象,它和罗兰·巴特所说的摄影中的“刺点”有诸多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区别。具象绘画中的“刺点”,指看似与原有画面毫无关联的要素,它使原有的绘画呈现出一种错位或不完整性,为观者常规的视觉体验上增加一种新奇的感受。本文通过分析珍妮·萨维尔、乔治·德·基里科、吕克·图伊曼斯三位艺术家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