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现象下英汉视觉隐喻对比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感现象源自于人的各种感知觉的相互连通。传统上通感被视为一种修饰技巧,用于诗歌等文学作品中;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通感被证实为一种认知现象,成为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根据人类已有的身体知识表明,人体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整体性的系统,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虽各司其职,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彼此相通、互相影响的。在这五种感觉中,视觉是我们用来观察外界事物最重要的感觉,因此它也被称作是人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日常的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现象中,有许多原来是对于视觉范畴描述的词汇,随着词义的引申和发展,带有表示非视觉范畴的隐喻义。在本文中这些隐喻义被称为视觉隐喻,这些隐喻义大部分都是表示抽象的概念,例如思维、情感、智力等等。本文从实际的英汉语料出发,依据前人研究的相关隐喻理论成果,试图构建出理论框架“隐喻结构图”。基于该理论框架,以通感现象为认知背景,探讨“通感”的发生机制问题;并从视觉器官、视觉物理条件(光线)、视觉活动等不同的角度,对英汉视觉隐喻进行分类;对比英汉两种语言视觉隐喻所存在的共性和异性,试探产生共性和异性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通感”是源于其内部存在着感觉形态的转移。同其他的隐喻现象一样,通感也是一种隐喻性的认知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的过程。结合乌尔曼对通感现象的调查,发现通感现象内部存在着等级分布及映射规律,经研究分析出通感的发生机制:即诸种感官活动会在某种特定的情态下,可能性地向视觉感觉形念转移。这一结论不仅说明了视知觉与通感现象之间的联系,而且验证了乌尔曼、李国南、赵艳芳等人认为视觉是最高级、最重要、最复杂的感知觉;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视觉感知域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第二:概念隐喻理论可用于理解英汉语料中的视觉隐喻。视觉隐喻是表示视觉范畴的词汇意义从视觉概念范畴转化到了非视觉抽象概念范畴,潜在的概念隐喻是EYE IS MIND,其经验基础是视觉系统是动物体最重要的感觉通路,人们凭借视觉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一切源于眼睛”。基于这一分析,说明了隐喻是词义进化和延伸的理据和动力,它像一座桥梁连接我们的身体、语言和外界世界。第三:对比英汉语料,察觉英汉语中的视觉隐喻不仅表现出较大的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试探原因后发现:产生这些共性和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人类大致相同的生理基础、认知机制、经验基础、文化模式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差异。这一结论也验证了莱考夫(1993)的观点:“隐喻投射在普遍性上存在差异;有些似乎是普遍的,有些似乎分布很广,有些似乎只属于特定的文化”。总体上来说,本论文在研究上还有不足之处,一些结论还有待于更多、更具体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研究来验证。
其他文献
“全面二孩”政策给了以往不准生而现在能生的60后、70后再生育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生育缺陷”问题也引人关注。由于这部分群体大多数属于高危孕妇,生育缺陷儿的几率和风险大大
报纸
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广电将迎来多业务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时代,这期间必须要求广电运营商对数字电视运营支撑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并常抓不懈。以
大功率开关电源广泛应用在电化学、真空溅射镀膜、直流电机调速以及焊接切割等领域且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软开关技术以及同步整流技术为大功率开关电源的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好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是其在黑龙省设立的省级分行,自2004年8月正式成利以来各项业务迅速发展,在短
电信运营商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引入项目管理,是转变企业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并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项目范围管理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
<正>随着外科各专科手术量、手术方式的增多,手术器械数量和种类日益繁多,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已成为新建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趋势。如何保证提供准确无误的手
会议
<正>央视动画与浙江传媒动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CCTV animation sign strategic cooperation with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dia animation日前,央视动画与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
针对住宅小区作为人防工程及地下车库用的单层地下室上浮事故,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事故处理方案,具体阐述了地下车库纠偏方案,抗浮加固方案及顶板局部裂缝处理,并提出了
为加强农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从2005年起,四川省委组织部开始组织实施“四川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该工程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整合涉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