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产的特殊企业,其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和风险保证,盈利性的经营目标又决定了经营绩效对其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一直是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术界对是否存在优化的、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提高的资本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若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不论是从资产规模上还是从公司质量上来看上市银行都已经成为了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证券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银行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的总体特征,并初步探讨了产生我国目前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现状的历史原因。 接着,本文使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的性质、附属资本与总资本之比以及资本充足率这六个指标来反映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状况;使用权益报酬率、流动性比例以及不良贷款率这三个指标来反映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状况,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采用我国上市银行2003年至200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上市银行反映资本结构的多个指标与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呈显著相关性,但个别指标与上市银行经营绩效解释能力较弱的结论。最后,本文对优化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以提高其经营绩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现代金融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两大基石之上,其模型和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随着金融市场上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利率已经低至无法再降的时候推出了一系列的非传统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他们称之为量化宽松政策。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