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系统的稳定问题是金融稳定的核心问题,这是从上个世纪末金融业研究中所得出的一项基本结论。从国际经验及金融的演进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点并不是发生在银行系统内部,而是在货币,外汇或股票市场等领域,但就危机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银行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损害往往要比其他情况更加严重。我国的金融体系属于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结构,银行业的稳定更是金融业稳定的关键所在。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美国的金融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甚至影响了世界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化,同时也使美国式的金融模式受到了质疑。金融稳定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金融当局开始及时发布金融稳定的相关数据和政策解读以及不稳定因素的预警等。目前,关于金融稳定的基本理论问题已经成为金融学的前沿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纷纷成立,目前,我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其垄断地位有所减弱,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逐渐由垄断走向竞争,市场结构得以优化。分析历史我们发现,我国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保持了较强的抵抗冲击的能力,保证了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内部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汇率和利率受政府管制影响严重,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金融业所处的宏观发展环境将发生进一步变化,其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加复杂多变。如何调整银行业市场结构以维护金融业体系的内在稳定和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继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革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下一步的金融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