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深刻的变革,也是在农村确立社会主义秩序的一场空前规模探索和试验。怎样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一直是理论界、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现在新型合作经济的探索和当前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现实意义。山东省农业合作化运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作为当时全国形势的一个缩影,本文就以山东省农业合作化为研究考察的对象,把区域研究与宏观背景结合起来,使整体分析与个体分析相结合,更加全面而详尽的再现合作化运动的场景,既眼光向上,密切注意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过程,同时又眼光向下,密切关注这些精神在下面贯彻的实际情况;既写国家层面的决策过程,又写社会局面的反映和动态。 本文正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农业合作化的由来和背景,本文试图或者说尽量客观的理解运动的源流,时代背景,发生的原因以及运动发展的逻辑性,说明为什么不同社会力量,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同程度的选择了互助合作途径作为土改后摆脱贫困落后状况的策略? 第二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山东省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进程。以农业合作化的三种组织形式为线索,结合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的指导思想的演变将运动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初步兴起阶段,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面展开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骤然高涨阶段。 第三部分论述了山东省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功绩和基本经验,并对山东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和失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四部分是结束语部分,联系当前“三农”问题的发展瓶颈,阐释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当前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