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防治铂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观察针刺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为针刺防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供临床医学证据,以期为改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案,筛选合格病例,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化疗期间均给予常规的止呕治疗:静滴格拉司琼3mg 2次/天,于化疗前30分钟及化疗后4小时用药。对照组若化疗结束后5天内仍存在呕吐,可予甲氧氯普胺20mg/次肌肉注射,若效果不佳或存在剧烈呕吐者则予以格拉司琼3mg/次静脉滴注。针刺组在常规的止呕治疗基础上,在化疗第一天开始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直到化疗结束当天。若化疗结束后5天内仍存在呕吐或食欲积分≥9分,则继续予以针刺治疗(同上),针刺后30分钟内未能止呕者,可予甲氧氯普胺20mg/次肌肉注射,若存在剧烈呕吐者则予以格拉司琼3mg/次静脉滴注。通过观察和收集试验组与对照组首次发生恶心呕吐时间、观察期间每天恶心呕吐症状总积分、观察结束所用止呕药物总数量、疗程天数及观察前后肿瘤相关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体重变化、KPS评分变化及观察结束后使用的止呕药物数量,进一步研究针刺在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上的疗效。结果分析:通过SPSS13.0统计分析表明:针刺组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能减少化疗期间使用常规止呕药物的数量及疗程天数(P<0.05),且能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重及KPS评分,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可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迫使患者中断有效治疗。西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及皮质类固醇等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同时又带来便秘、锥体外系症状等新的不适,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针刺不仅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可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重症急腹症、大手术后等外科危重疾病常伴有的并发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sis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AD)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和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应用快速PCR方法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相结合对25例AD患者及59名健康老人的ApoE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体育教师之于学校体育亦然。回顾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绝非不证自明。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是基于对体育教师专
本研究选择京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六家高尔夫球场作为研究对象,对球场中施用的毒死蜱、辛硫磷、百菌清、2,4-D丁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在人工湖水和底泥中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分
在孤网运行状态下传统超速保护控制(OPC)由于汽轮机转速的较大波动会使汽轮机调节阀频繁动作,影响电网频率的稳定性。为此,以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为例,建立了多区域单机无穷大系
<正>一、以读促悟,由初步感知到细致感受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只有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受到形象的感染,艺术的熏陶,才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写作技巧,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临床各种检查并未发现异常,但常常自觉有较严重的疲倦、少气懒言、肌无力和睡眠障碍等不适症状,严重影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它本质上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物质、技术、符号和人;传播新闻的媒介是比较固定的和专门的,而传播文学的媒介则呈现为多样化。其
本文在对组织内部信任理论进行全面述评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对我国组织内部信任的管理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