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解剖分类及在大腿的解剖分布规律,评估该皮瓣在头颈肿瘤外科术后缺损重建的适应性,为皮瓣制备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100名志愿者(男50,女50),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6岁,下肢无畸形及功能异常,局部未受过外伤,股前外侧皮肤无异常。收集2014年8月-2016年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手术患者36例(男21、女15),年龄为57±9岁(31~73岁)。用便携式手持超声仪对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区探测,取最强且可重复回声点定为股前外侧皮瓣的皮肤穿支点,记录皮肤穿支血管数及位置,并与术中穿支实际分布进行比较。 结果: 100名志愿者及36例接受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患者共检测到穿支血管动脉636条,最强回声点94%集中在以髂-髌连线为中心,4cm为半径的圆内,并且82%集中在C区,C区出现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穿支血管主要包括3种类型:其中肌皮穿支型为主要的穿支走形方式,约占71.1%(59/83)。血管蒂长度与患者的身高有显著关系,身高>160cm患者血管蒂长度显著长于身高<160cm患者,有统计学意义(t=6.07,P<0.001)。女性皮瓣厚度显著厚于男性,相同身体质量指数女性股前外侧皮瓣较男性明显厚,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移植皮瓣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除2例术前便携式手持超声仪检测穿支数目及定位与术中不符外,其余均与术中基本相符,准确率为94.6%。 结论: 临床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可根据其穿支血管分布规律对皮瓣主要穿支血管进行体表定位。便携式手持超声仪检测是可靠、准确的评估穿支的手段,股前外侧皮瓣适用于不同类型头颈肿瘤外科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