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吉林省居民酒后驾车、疲劳驾驶、驾车不佩戴安全带、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不安全驾驶行为的调查,分析这些不安全驾驶行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的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我省长春市南关区、德惠市、吉林市丰满区、龙井市和集安市作为国家疾病监测点,其中长春市南关区和吉林市丰满区为城市监测点,其余为农村监测点。选择18岁以上该地区常住人口进行调查,收集不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骑乘摩托车佩戴头盔情况、驾车佩戴安全带情况、酒后驾车情况、疲劳驾驶情况及人口学信息等。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过去30天骑乘坐摩托车不经常佩戴头盔者占90.0%,女性(OR=3.089)不佩戴头盔的风险高;农村居民(OR=0.501),文化程度高者(OR=0.736)不佩戴头盔的危险性小。不经常佩戴安全带的比例为70.2%,文化程度高(OR=0.565)开车不佩戴安全带的危险性小。酒后驾车的比例是13.7%,年龄较小者(OR=0.586)酒后驾驶的风险较低。疲劳驾驶的比例是18.2%,男性疲劳驾驶的危险性是女性的16.131倍。无证驾驶比例为15.8%。年龄较大(OR=1.486)农村居民(OR=3.027)无证驾驶的风险较高,文化程度高者(OR=0.473)无证驾驶的危险性小。结论本次调查表明吉林省居民骑乘摩托车佩戴头盔的比率非常低,尤其文化程度低者。居民经常驾车佩戴安全带的比例虽然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远低于国外的安全带使用率。男性居民酒后驾驶的行为,远高于国外。过去30天内约有1/5的驾驶员有疲劳驾驶经历,其中男性居多。居民年龄较大者无证驾驶的比例较其他年龄组高,可能与高年龄段人群考驾驶证困难有关。并且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无证驾驶的比例高,文化程度低者较文化程度高者无证驾驶比例高。我省居民普遍存在不安全驾驶行为;社会经济和个人因素是不安全驾驶的危险因素,降低不安全驾驶行为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