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弃混凝土是建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重新用于工程建设,不仅可以缓解目前天然骨料的短缺形势,而且可以避免废弃混凝土的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以及清运、堆放过程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国内开展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迄今缺乏完善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研究总体处于试验和慎用阶段。 论文在综合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符合我国生产条件的再生骨料循环利用工艺方法,对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影响再生骨料性能的指标参数。结论指出,再生骨料的性能与天然骨料相比存在着诸多不同,使用再生骨料时应注意其特殊性能,从各个方面全面把握。 对计算机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二次开发,将骨料假定为球形并随机地分布在砂浆之中,采用随机理论对混凝土骨料进行随机分布,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再生骨料附着砂浆的强度和厚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中强度相对较低、变形较大、易破坏的附着砂浆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性能的主要因素,它通过对新、旧界面过渡区产生作用,直接控制着再生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 最后,从理论分析着手,初探了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制作道路二灰碎石基层的可行性,继而试验测定了再生骨料二灰碎石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等主要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认为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用于道路二灰碎石基层是可行的,再生骨料二灰碎石的主要力学性能满足道路工程对承载基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