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时效性对磨削工件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机械产品的抗疲劳、抗腐蚀和表面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磨削是获得较高表面质量的常用手段,而磨削后工件表层的残余应力是影响工件疲劳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集绿色制造与抗疲劳制造于一体的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PSHG),作为一种新的机械加工工艺,使工件获得磨削表面强化的同时,可实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控制,就其研究现状来看,预应力时效性对磨削工件残余应力的影响机理尚不明晰。本文以45钢工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预应力时效性对机械—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影响出发,结合形变热处理技术,运用模型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开展预应力时效性对磨削工件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对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的原理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磨削热、磨削力以及磨削过程中各应力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了磨削过程中材料的组织转变特征,重点研究了马氏体相变过程,为后续试验及仿真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2)以45钢工件为试验对象,进行淬硬磨削加工的预应力时效性试验,试验中变量为预应力和预应力在磨削结束后的卸载时间,分组进行多次试验,对磨削后的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和工件截面金相组织等数据进行测量和采集,研究分析不同预应力下预应力卸载时间对表面残余应力和金相组织的影响规律,同时为后续相变应力的分析做准备。(3)进行预应力磨削温度场分析,编写ANSYS仿真的APDL程序,进行温度场仿真,得到工件表面温度情况,根据冷却情况和相变节点确定预应力卸载时间的合理性,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分析工件沿表面和深度方向机械—热应力随预应力和预应力卸载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预应力及预应力不同卸载时间对机械—热应力的影响机理。(4)根据试验测得的残余应力和仿真得到的机械—热应力,得到不同预应力及预应力不同卸载时间下的相变应力,结合磨削后观测到的金相组织,分析相变应力随预应力卸载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淬硬磨削后工件表层的残余应力为残余压应力,随着预应力卸载时间的增加,工件表面的机械—热应力逐渐减小,相变应力逐渐变小,因此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逐渐减小,由此可见,预应力淬硬磨削的工件在冷却到室温之后卸载预应力更容易获得所需的残余应力。
其他文献
高功率光纤激光焊接异质高温合金具有较大优势,但不可避免仍会在连接位置产生局部组织变化,甚至出现焊接裂纹而严重影响接头强韧性。而且异质合金接头作为叶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受高温和复杂应力的共同作用,对接头的服役安全性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挑战。本文针对DD407镍基单晶合金、IN718镍基多晶合金进行光纤激光对接焊,研究不同工艺参数、热处理前后DD407/IN718异质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演化行为、合金元素偏
在生产高质量的纯铝及铝合金的过程中,通常通过细化晶粒来控制铸锭组织,从而获取优质铝锭。应用较多的细化剂有Al-Ti-C系和Al-Ti-B系两种,相比于Al-Ti-B,Al-Ti-C细化剂细化性能更佳。然而,Al/C界面润湿和TiC的合成问题成为Al-Ti-C中间合金细化剂制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本文对超声作用下Al/C界面润湿与铺展行为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采用声直接耦合法探究超声耦合下Al/C界
随着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的实施,机械制造业将迎来更加快速发展的机遇,这对数控机床智能程度和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轴系统作为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之一,其回转精度是保证机床制造精度的关键。干气密封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与数控机床中常见的接触式密封相比,具有低磨损,低发热,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数控机床主轴干气密封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对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气膜进
本文以成批生产6063铝合金精密机箱为目的,主要旨在解决机箱的真空钎焊成形问题。通过对6063铝合金真空钎焊的专用钎料进行自主开发,并进行各种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真空钎焊实验,采用金相,力学和显微硬度等方法对焊接结果进行分析。在得到最佳钎焊工艺参数后,对机箱成品焊接夹具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焊接成品进行振动和冲击检验。通过以上工作中,解决6063铝合金精密机箱批产的主要问题,并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研制
随着微积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分数阶微积分以及分数阶系统理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目前,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领域。分数阶系统的阶次不再局限为整数,这使得它扩展了整数阶系统的表述能力。任何系统当存在传感器故障时都会使控制器产生不正确的测量命令,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器械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或故障。在测量时也都很难避免测量噪声,这就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婴幼儿患脑部疾病的几率大大高于成人,因此有必要对婴幼儿脑部进行研究。利用核磁共振图像对婴幼儿脑结构进行分割,是对婴幼儿脑结构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研究婴幼儿脑部发育及诊断疾病的基础。深层脑结构包括胼胝体、海马体、脑室等,其形态变化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幼儿的深层脑结构处于发育中,灰度、形状信息与成人相比更加复杂和不规则,其分割比成人更加困难。本文以海马体、胼胝体为例,在多
风能的随机性、波动性使得大规模风电并网已成为制约中国风电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对风电场输出功率进行准确的预测有利于更多的风电得到消纳,促进风电的发展,对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以风电机组的功率特性为基础,研究了影响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然后介绍了风电功率预测方法的原理及类型与误差评价指标,为下文预测建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针对传统K邻近算法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计算
无磁钢是一种钢铁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Fe-Mn-Al-C系无磁钢具有低密度、高强度、无磁性、低成本等优点,在特种船舶制造和低温工程领域已有大量应用。但是,目前针对Fe-Mn-Al-C系无磁钢在海水中的腐蚀规律和低温条件下的变形机制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步热轧高锰奥氏体无磁钢的退火孪晶形成机理”,在热轧板组织性能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磁钢在实际使用环境中
氧化石墨烯具有无与伦比的机械性能、电子效应、光学特性、热性能等,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通过与传统高分子材料有机结合,实现协同作用,可以赋予复合材料更优异的力学、抗辐射等性能。但是由于相容性问题使得氧化石墨烯在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传导性能等方面遇到了较大的瓶颈。所以如何使得氧化石墨烯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异的性能,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是当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基于上述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先对氧化石墨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能源的多样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明显受气候、季节和地域限制比较严重,发展空间受限。锂电池虽然具有高比能量、无记忆效应、高效率、技术成熟等优点,但是其元素含量较少、成本较高、分布问题等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此时,钠以其海洋含量丰富、提取简单等优势进入科学家的视线。作为锂的相邻同族元素,二者的性质及其相似,甚至表现出了相近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