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也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更大的改善,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而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议程。而农村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引起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相关的研究文献已汗牛充栋,但是很少有学者直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较为系统地探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回顾了农村金融发展、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尝试归纳出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其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然后,利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2016年动态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最后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越高,而农业技术效率越低;(2)从分地区的情况来看,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农村金融发展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长进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