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蟹味菇在我国的栽培日渐广泛,主要以工厂化栽培为主,这种名贵珍稀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越来越受国内外关注。工厂化栽培蟹味菇能够更精确的控制蟹味菇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蟹味菇工厂化栽培高投入、高效率和数据标准化的栽培特点需要一套完整,稳定的栽培技术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六个蟹味菇栽培菌株H1、H2、H3、H4、H5、H6为试验材料,采用工厂化栽培蟹味菇的管理方法,通过记录分析菌丝的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疏密度、发菌时间、料面恢复时间、转色完成时间、现蕾时间、整齐度、平均菌柄长度、平均菌盖直径、平均菌盖厚度、平均菌褶长度、平均单产、生物转化率等一系列参数,比较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蟹味菇的最适宜菌种。再以筛选出的最适菌种为供试菌种,采用固体菌种栽培和液体菌种栽培这两种栽培方式,比较研究这两种栽培方式的优缺点。同时以发酵液菌丝生物量为最终指标,研究筛选1000L发酵罐液体发酵的最适发酵条件为:pH为6.5,温度T为22℃,通气量为0.1Mpa,接种量为1200mL,发酵时间为8天。再在最适发酵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真菌生长的遗传算法动力学模型Logistic方程来模拟蟹味菇菌体发酵的生长过程。通过取样检测分析,先建立组成蟹味菇配方中各个原材料的供应标准,确保原材料的稳定。然后采用对称单纯形设计方法来对组成配方的六种主要的原材料:木屑、玉米芯、米糠、麸皮、棉籽壳和玉米粉同时兼受上下界的约束条件混料问题进行配方设计。设计的思路是先在蟹味菇栽培的配方中筛选出一个较高产的配方做基础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组成配方的这六个原材料的范围,在利用混料设计软件Design-ExpertV8.0对配方进行设计,按照设计表格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返回Design-ExpertV8.0软件中,运用Design-Expert V8.0对优化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分析,获得蟹味菇平均单产的二次回归方程。然后对该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及相关的系数进行方差分析,与试验的真实值进行拟合。如果该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能够描述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平均单产的实际情况,那么就对该二次回归方程求解,得出平均单产的最大组合,再进行出菇验证。最后分别对蟹味菇工厂化栽培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参数和蟹味菇子实体阶段调控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如下:1.菌种H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7.3mm/d;平均单瓶产量最大,为209g。它更适宜作为蟹味菇工厂化栽培的稳定高产菌株。2.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不过从长远角度看,蟹味菇工厂化栽培扩大规模实现产业化选用液体菌种栽培更有优势,液体菌种是未来实现食用菌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3.1000L发酵罐液体发酵的最适发酵条件为:pH为6.5,温度T为22℃,通气量为0.1Mpa,接种量为1200mL,发酵时间为8天。建立用来模拟蟹味菇液体发酵菌丝生长规律的方程,最大菌丝生物量理论预测值为7.265g/L,方程拟合度高。4.获得蟹味菇平均单产的二次回归方程,与试验的真实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显著性概率值P值为0.00129(P<0.05)在0.05水平上是极显著,说明模型回归显著,能够描述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平均单产的实际情况,该二次回归方程求解,得出平均单产的最大组合为:木屑比例a=29.74%,玉米芯比例b=25.29%,米糠比例c=34.81%,麸皮比例d=10.16%,平均单产的最大理论值为254.475g。最后对平均单产最大组合进行出菇验证,得到平均单产的真实最大值为252.061g,与预测值很接近,说明模型拟合度高。筛选配方最佳初始pH值、含水量、装料重优化结果显示:配方最佳初始条件为:pH值为6.5,含水量为65%,装料量为700g时,平均单产可达到最大值。配方最佳钙源pH调节剂的筛选结果表明:蟹味菇工厂化栽培的最佳钙源pH调节剂应选择碳酸钙作为稳定的pH调节剂。5.蟹味菇工厂化栽培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参数优化结果:温度23度,湿度70%,二氧化碳浓度为0.3%为菌丝培养阶段最佳培养参数。子实体阶段调控参数优化结果:菌丝恢复期(第1-5天)最适参数为温度16度,湿度95-100%,光照黑暗,二氧化碳0.1-0.2%,通排风5/20min,内循环3/20min;原基形成期(第5-12天)最适参数为温度15度,湿度90-95%,光照5/120min,二氧化碳0.1%,通排风30/10min,内循环15/10min;原基分化期(12-14天)最适参数为温度15度,湿度90-95%,光照5/120-15/105min,二氧化碳0.1%,通排风10/15min,内循环15/10min;子实体生长期(14-16天)最适参数为温度14.5度,湿度95-100%,光照15/105-15/45min,二氧化碳0.1-0.2%,通排风10/15-15/10min,内循环15/10min;子实体成熟期(16天-采收)最适参数为温度14.5-15.5,湿度95-100%光照24h,二氧化碳0.1-0.2%,通排风15/l0min,内循环30/10-30/1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