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浆硬化体结构形成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掺有辅助性胶凝材料(粉煤灰和煤矸石)的水泥浆硬化体的结构形成进行了 试验研究。通过对水泥浆硬化体宏观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结合XRD、SEM、ACIS、 MIP和化学结合水测定,研究了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浆硬化体的物理力学性能、矿物 组成、水化动力学模式、微观形貌特征和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辅助 性胶凝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最佳掺量的预测模型。本研究采用交流阻抗谱的方法定量描 述了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浆水化硬化的影响,并运用水化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水泥浆硬 化体水化硬化的模式,创新性地使用单纯形一格子理论研究和预测了辅助性胶凝材料的 最佳掺量。在大量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掺有粉煤灰的 水泥浆体其凝结硬化时间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延长;但掺有煤矸石的水泥浆体其凝 结硬化时间随着煤矸石掺量的增大而缩短,不同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水化硬化的影响 不同。掺有少量(≤20%)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浆硬化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辅助 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浆硬化体的矿物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促进了熟料矿物的水化; 随着辅助性胶凝材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水泥体系的水化速率降低;掺辅助性胶凝材料的 体系的水化模式与纯硅酸盐水泥体系不同,而且,不同类别的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化模 式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种类和掺量的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浆硬化体微观结构的形成 和孔隙形貌特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单纯形一格子理论能够较好地预测辅助性胶凝材 料在水泥中的掺量及其对整个体系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低钙灰;高钙灰;煤矸石;水泥浆硬化体;微观形貌;孔隙结构;水化动力学;预测模型
其他文献
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是近年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它具有明显的剩磁增强效应、磁能积高、成本低等显著特点,且该磁体具有全新的磁硬化机理:即软硬磁相之间存在强烈的交换耦
该文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一轧制过程中实现晶粒细化的基础研究"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500MPa碳素钢先进工业
本文对大截面预硬型塑料模具钢3Cr2MnNiMo和世界先进同类钢种(ASSAB718)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发现二者的切削加工性能存在明显差距.结合金相组织观察,TEM和SEM&EDX分析,3Cr2
车间作业控制是制造企业MRPII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车间作业控制分为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两部分。在作业计划部分,本文按照基于优先规则的启发式调度算法来编排车
该文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863)-"500MPa碳素钢先进工业化制造技术",以Q235级低碳钢为研究对象,通
采用粉末压型和复合电沉积两种方法制备了镍—多壁纳米碳管(三种外径)工作电极,得到了复合电沉积制备工作电极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制备工作电极的基础上研究了纳米碳管的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