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史补》儒家思想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肇《唐国史补》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较为重要的笔记小说。本文先从考证和诠释两个方面,将各家研究的已有文献进行了分类归纳,发现《唐国史补》进一步的研究讨论的空间较大、角度也较多,且思想研究可以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唐国史补》一书的仔细阅读分析,我们看到,受社会、政治等因素影响,李肇的思想是复杂的,而儒家思想在其世界观中处于中心地位,尤其是在统治集团内部活动的经历,使得他思想上以儒家为正统。  仁爱之心是《唐国史补》的思想内核。仁爱始于“亲亲之道”,推广之,则有君臣、长幼、夫妻以及朋友之爱。作者呼唤世人要相亲相爱,并将希望寄托于明君贤臣、英雄义士,尤其是作者还关注到了医生这一群体,提倡从统治者到普通百姓都应悉心向善。  忠贞清明是《唐国史补》的为官之道。作品中,李肇对朝野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以极大的篇幅盛赞清俭,抒发了自己对为官廉洁的企盼和对社会政治清明的渴望。  “内圣外王”是《唐国史补》刻画的理想人格。作为统治阶层中的一员,为官者要德才兼备:一方面要内修仁德,仁德是为人之根本;另一方面要有智有勇。智与勇依仁德而存在,又为仁爱精神的发扬保驾护航。  《唐国史补》以“乐节礼乐”实现自我价值。在《唐国史补》一书中,作者强调礼在维护统治秩序中的作用,也强调了乐在凝聚人心一面的不可或缺性。二者相较而言,作者对乐更为情有独钟,他写到了乐在社会中的“和”,也写出了乐在人生中的美,所追求的同样是“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其他文献
外来词研究一直是词汇学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但是在对外来词的研究中,针对某一朝代或特定历史时期的外来词进行统一梳理分析的较少。本研究的特色即为断代研究:以“五·四”时期
《论语集解》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注释《论语》的书籍,也是我国首部以“集解”体例注释《论语》的著作。它成书于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荀顗、曹羲、郑冲、孙邕等名家学者共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