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α、β、γ等射线引起的电离辐射无处不在,辐射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以服务长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目的,运用测量地面伽玛照射量率、地表伽玛吸收剂量率、地面伽玛能谱测量等手段;土壤、岩石、水体、空气的放射性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评价天然放射性物质对黄陵县境内环境,尤其是沮河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关系;划分放射性高背景区和主要辐射源区;提出辐射防护和控制措施及辐射污染的治理方案与建议。为城市规划、经济、农业开发部署提供可靠的基础天然放射性环境调查评价资料。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1.研究表明区内地表环境γ辐射以正常场分布为主。确定了黄陵县境内地表天然辐射本底值为85.90 nGy/h,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范围。2.确定了黄帝陵及周边地区土壤、岩石放射性核素铀、钍、钾分布均为正常本底水平。县城及各乡镇地面伽玛能谱测量结果属于正常水平,黄帝陵景区的钍、钾含量较高与路面及广场使用花岗岩材料有关,仍小于标准限值。3.区内地表河水及民用水源放射性核素浓度均处于低~正常浓度水平。4.区内生物体核素天然放射性水平均属于正常本底水平。5.黄陵地区各乡镇及文物景区环境空气中氡浓度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总体分布呈梁峁丘陵区较高,塬上稍低的趋势,总体变化不大。6.确定研究区居民天然贯穿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69mSv,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均值,但属于正常水平。7.建立了黄帝陵及周边地区天然放射性生态环境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