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分子信标和胸腺嘧啶—汞(Ⅱ)配位作用的DNA和Hg2+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科学工作者的研究重心开始由单纯的获取和收集基因组信息向通过基因信息分析对生命过程做出预报和新发现转移。因此,在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迫切需要发展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定量研究基因组信息的工具。分子信标就是最理想的工具之一。因其独特的性质和多功能性,分子信标已被广泛应用于核酸的实时定量检测、活体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疾病诊断等领域。为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经典分子信标的基础上,人们设计了许多新型的分子信标。分子信标的迅速发展,为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疾病的分子诊断以及新药开发提供了一个平台。鉴于汞离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发展简单、快速、低成本的汞离子检测技术对生命、环境、医学以及工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对重金属离子非常敏感,因此,构建基于核酸的汞离子生物传感器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有人报道核酸中thymine能与汞离子特异性结合,形成T-Hg2+-T配合物。之后,T-Hg2+-T配合化学成为构建汞离子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致力于DNA检测的新型分子信标的设计和基于T-Hg2+-T配位作用的新型汞离子检测技术的构建。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系统介绍了分子信标的发现及应用研究,包括分子信标结构、工作原理、优化设计及应用现状。接着介绍了基于T-Hg2+-T配位作用的汞离子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本论文设计思路和研究意义,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基于电活性-非电活性转换分子信标直接均相检测DNA本章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分子信标,即“电活性-非电活性转换分子信标”,直接用于均相检测DNA。该电化学分子信标由一段3’、5’端标记有电化学标记物胭脂红酸,自身能够形成茎-环结构的单链寡核苷酸组成(简称为CAs-MB)。CAs-MB在关闭状态时,两端标记的胭脂红酸单体在茎部互补序列的作用下相互接近,并形成二聚体,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的淬灭;与完全互补目标DNA序列杂交时,CAs-MB将发生构象转换,即由自由卷曲的茎-环结构转换为刚性的DNA双链,胭脂红酸二聚体变为单体,从而恢复了胭脂红酸单体的电信号。CAs-MB的电化学信号强度与完全互补目标DNA序列的浓度在0.06-1.4μM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30nM。该电化学分子信标能够像传统的荧光分子信标一样有效地识别单碱基错配。CAs-MB有望直接应用于精确地基因分析。第三章基于非标记分子信标修饰的金胶纳米探针的非交联性聚集比色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基于非标记分子信标(Label-free molecular beacon, LMB)修饰的金胶纳米颗粒(AuNPs)的非交联聚集,本章构建了一种新型比色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该方法将茎-环结构的分子信标高特异性识别力和金胶纳米颗粒聚集变色的光学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比色检测。利用金胶纳米的自组装技术将巯基修饰的分子信标探针固定到金胶表面制备分子信标修饰的金胶纳米探针(AuNPs-LMB)。当AuNPs-LMB与不同的目标序列(野生型或突变型)杂交时,金胶表面的LMB的构象由茎-环结构转换为具有一定刚性的双链并引起金胶体系熵、焓的差异性;在适当盐度条件下,AuNPs-LMB对不同目标序列的识别导致金胶纳米颗粒不同程度的聚集,从而实现对SNPs的识别。将该比色传感体系应用于P5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第四章基于多胸腺嘧啶寡核苷酸修饰的金电极高灵敏伏安检测汞离子利用胸腺嘧啶(thymine, T)与汞离子的高亲和识别作用和电化学溶出技术,本章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汞离子生物传感器-多胸腺嘧啶寡核苷酸修饰的金电极即Polythymine oligonucleotide/Au电极(PTO/Au电极)。将一段巯基修饰的polythymine oligonucleotide (5’-SH-T15-3’)通过Au-S键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上,然后用巯基己醇封闭电极表面即得到PTO/Au电极。利用PTO/Au电极上DNA序列中的碱基T与Hg2+特异性结合的作用选择性把Hg2+富集于电极表面,缓冲液洗涤几次后,在lOmM HEPES (pH7.2, 1M NaClO4)溶液中将富集的Hg2+电化学还原成Hg,然后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扫描测定汞的氧化电流信号。此修饰电极对Hg2+的响应在0.2-1 n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3,检测限达60 pM。另外,此修饰电极在Zn2+、Pb2+等其他六种二价金属离子的存在下并不干扰对Hg2+的检测(nM2+:nHg2+=200:1)。与传统的电化学溶出检测汞离子的方法相比,PTO/Au电极展现了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检测汞离子的“绿色”化学修饰电极。第五章基于汞特异性DNA修饰的金胶纳米探针的比色传感器简便快速检测汞离子本章制备了一种汞特异性DNA (mercury-specific DNA, MSD)修饰的金胶纳米(Au-MSD)比色探针。该探针通过汞离子操纵修饰在金胶表面的汞特异性DNA的构象转换来调节金胶抵抗盐诱导聚集的能力,从而实现汞离子的简便快速的比色检测。溶液中不存在汞离子时,修饰在金胶表面的汞特异性DNA以随意卷曲的单链构象存在,当再加入一定浓度的MgCl2时,该探针会因为金胶颗粒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的急剧降低而迅速聚集;相反,溶液中存在汞离子时,汞离子特异性DNA识别汞离子并发生一个由自由卷曲的单链构象向汞介导的“发卡型”刚性双链的转换过程,这些在金胶表面形成的刚性双链大大提高了金胶抵抗盐诱导聚集的能力,致使同样的盐浓度下金胶也不会发生聚集;伴随着上述变化过程,金胶溶液的颜色也由紫红色转变成酒红色,而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与汞离子的浓度相关。此纳米比色探针对0μM-10μM浓度范围内的汞离子产生良好的响应,检测限为60nM(S/N=3),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汞离子的检测。第六章基于三聚硫氰酸修饰的金胶纳米探针的比色传感系统简便快速检测汞离子本章利用汞离子的亲巯基性和金胶纳米颗粒的独特光学性质,建立了一种基于三聚硫氰酸(TCA)修饰的金胶纳米探针(TCA-AuNPs)的简单、快速检测汞离子的比色传感方法。表面覆盖有柠檬酸三钠的金胶纳米颗粒与三聚硫氰酸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制备TCA-AuNPs。TCA分子中的巯基使金胶纳米颗粒表面带有较高密度的负电荷,因而TCA-AuNPs之间相互排斥,所以TCA-AuNPs能够稳定分散在溶液中,溶液颜色呈现酒红色。一旦在TCA-AuNPs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Hg2+, TCA-AuNPs表面的巯基就会与Hg2+配位,导致金胶纳米颗粒的快速聚集,溶液的颜色也由酒红色瞬间变为蓝灰色。金胶纳米颗粒的聚集程度与加入的Hg2+的浓度相关。本章详细探讨了TCA组装密度、不同pH的缓冲介质对TCA-AuNPs检测汞离子的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TCA-AuNPs对Hg2+的吸光度比值响应分别在0-1.7μM(y=0.0568x+0.2312,R2=0.9863)和2.0-6.5μM(y=0.2084x-0.2551,R2=0.973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0nM(S/N=3)。当加入的金属离子浓度为70μM时,除Pb2+外,Cd2+等其它9种金属离子均不干扰TCA-AuNPs对Hg2+的检测,而Pb2+的干扰可以通过加入掩蔽剂吡啶-2,6-二甲酸(PDCA)加以消除。TCA-AuNPs制备简单,识别汞离子的速度快,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高和较好的选择性。因此,该比色传感系统为快速检测Hg2+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其他文献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是最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可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是指脑实质内异常扩张的动静脉形成的混乱的血管团,属于血管畸形的一种,
目前水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水产品供应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市场内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其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发展。本文将以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为个例,分析研究现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精准脊柱固定的犬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通过对T12-13节段脊髓的分级损伤,造成病理学、行为学和SCBF(脊髓血流)的分级改变。脊髓血流的改变是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变
土家族民间故事对土家族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解读土家族如何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良好的民族个性,如何传承民族经验,如何强化民族的认同感,建构起
“味”范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以往对它的研究或偏于微观,或偏于宏观,缺乏理论上清晰的界说。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立足中观研究,对“味”范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
对Hvorslev模型进行分析,介绍利用微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实际工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Hvorslev模型的微水试验结果与常规抽水(注水)试验结果接近,说明该方法能满足工
本研究以建国后土地制度变迁为着眼点,探讨哈萨克牧区社会在土地变革中的土地实践。由于自然条件、生产资料的差异与技术手段选择的不同,中国游牧地区的土地实践与内地农村存
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成为最近几年通信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要想在一个通用的硬件平台上实现不同制式和传输速率的通信信号互连互通,就要解决通信信号调制模式的识别问题。通信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学者都普遍认为科学技术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是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力量。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站在新时代的理论高度,提出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教育在创新、创业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成为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课题,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在大学期间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显著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