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各种房屋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模板是木模板,其次是钢模板。椐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用于建筑模板的木材,总量为800万立方米左右。而其中的木质胶合扳和细木工扳,绝大多数是用灌木和未成年树木生产的。大量的砍伐灌木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所以,从长远利益和国计民生出发,我们必须对建筑上大量使用木材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改造。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使用预制混凝土模板取代传统的模板,研究一种能够在多种场合使用并且组装拆卸简便的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模具支撑。本文的技术要点是改变现有的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少使用或不使用木材和木材质模板,改用预制的水泥材质的模板。预制混凝土模板就是以水泥作为胶结料、细河砂为填充料、玻璃纤维(或其它矿棉材料)为抗拉材料,熟石膏粉等组合的水泥砂浆。用这个砂浆在专用模具中浇注成水泥薄板,然后对模板与结构混凝土结合的表面进行拉毛开槽,对模板与模板结合的部位进行切割和开企,从而制造成预制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生产工艺是保证模板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从原材料的选定、配方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原料的混合时间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工艺程序。只有保证了这些程序的准确性才能有效的保证质量。目前,在建筑领域使用的建筑混凝土结构模具支撑是在制作柱、梁、板模板后搭设分类脚手架和满堂脚手架,用以支撑模板。混凝土梁底部模板的垂直支撑一般使用木质撑筒进行支撑,而混凝土楼板底部模板的支撑,一般使用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或专用脚手架来支撑,然后在满堂脚手架顶部铺设木板和木模板,从而完成整个阶段模板工程的制作施工。这种施工模式存在有很多不足。由于混凝土模板是脆性材料,侧压力过大会导致混凝土模板开裂,所以应控制混凝土模板的支撑间距。本文模拟了现浇混凝土梁和柱的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受力与变形情况。逐步加大模板支撑之间的间距,当模板破裂时,得出浇筑梁和柱时模板的最大间距。在模拟模板的本构关系时,采用了多线性等强硬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