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城而产生的一个特有群体,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形成一些偏差。各领域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涵盖了方方面面,却很少单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心理健康方面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笔者通过访谈,并采用《90项症状清单》和《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组织湖南省新邵县A中学的450名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留守儿童184人,非留守儿童216人。随后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F检验和卡方检验等分析。经一系列细致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相比较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所呈现出的特征,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非留守儿童较差,且在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等其他7项因子及总均分得分都明显高出有父母陪伴的儿童;第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性别、独生与否、监护类型、父母外出类型、留守年限的长短、年龄不同以及与父母团聚次数的多少也存在较大不同,并且学校、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对策如下:第一,政府方面。相关行政部门要成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加大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快推行户籍、入学制度的相关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就近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第二,学校方面。开设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专题教育;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提倡留守儿童互帮互助;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第三,家庭方面。父母要多关心不在身边的子女;父母不但要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而且更要重点关注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父母应更多地与学校以及当前的监护人对沟通联系;监护人要做到尽职尽责。第四,社会方面。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其中;做好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的安置工作。区别于以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问题的大包大揽,本文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人手欠缺、经费不足,只对A中学的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样本容量可能不具代表性,同时由于理论素养不够深厚,分析问题可能有失偏颇。这都是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