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这一时期的音乐理论家们一直主张“声有哀乐”,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提出了“声无哀乐”的乐论观点,并成形于他的音乐理论作品《声无哀乐论》,从此掀起了历史上几千年以来后人们对于“声无哀乐”与“声有哀乐”争论与学习的浪潮……本文是抱以学习的态度探讨、分析音乐家嵇康《声无哀乐论》中所持的“声无哀乐”观点与“声有哀乐”观点之争。分析、探讨了嵇康《声无哀乐论》形成的原因,列举了《声无哀乐论》一文中主要的例证观点。追寻、查找着古人的足迹,忠实地记录了古人带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论文分为四部分:(一)绪论:概述了本论题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声无哀乐”及“声有哀乐”在中国音乐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二)主体:论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1、嵇康及其音乐思想:介绍了嵇康的生平与主要作品;嵇康的音乐思想及其形成的原因;2、“声无哀乐”与“声有哀乐”:简介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列举了中外历史上持“声无哀乐”与“声有哀乐”有代表性的观点与音乐理论家;概述了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所持“声无哀乐”的几点重要观点并进行学习与分析:(1)音乐的本源问题;(2)关于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关系问题;(3)关于音乐是否能“移风易俗”的问题;3、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引出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详述了音乐与感情是有联系的,音乐能够表达人的感情;4、结语:通过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学习与研究,阐述了作者不成熟的观点,尽述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