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话,必然会涉及到主客体问题。教育理论界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客体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关于课堂教学的价值思考又因其教育功能、教育对象等的复杂性而更加纠缠不清。本研究避开了课堂教学的主客体问题,从教师的立场来看待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通过分析教师价值取向的特点以及取向偏差,依据当今时代的要求作出深思熟虑的价值取向,并期望教师在此价值取向的作用下,课堂教学行为有质的变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三个问题:选题的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目的在于说明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在了解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对策。第二部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概述,介绍了价值取向的内涵及意义;价值取向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教师价值取向的偏差,认为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知识观、教学目的观等方面的偏差;教学过程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错误的教学过程观以及课堂教学的教学伦理危机两个方面。这部分还分析了教师产生偏差的原因,除了教师独具特色的个人因素外,还存在许多共同的原因。第四部分阐述了教师价值取向的可行性及现实性。这部分首先点明了时代要求教师进行正确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必要性,然后从教育理论到教育现实层层展开,力求说明本研究作出的价值取向的现实性及其可行性。第五部分从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详细阐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获得和精神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伦理性。本研究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使教师能够慎重思考课堂教学应该做什么好以及怎样做好,从而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