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波动关系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股指期货的推出势在必行。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在波动性、流动性、成份股溢价和股指期货到期日四个方面影响现货市场。其中,波动性最受各国学者的关注,波动性是市场对信息的反映程度,用以度量市场风险,它对于市场运行效率十分重要,并且与市场信息效率联系紧密,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出股指期货时均很重视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研究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关系:一种是比较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另外一种是比较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在具体的研究标的物选择方面,我们选择了美国S&P500指数、日本Nikkei225指数和中国HS300。我们分别将三个国家的各自的指数日收盘价格标准差与期货日结算价格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同时,我们还将指数日收益率标准差与期货日收益率标准差进行比较,从而我们得出美国和日本指数期货市场的波动性要大于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HS300仿真指数期货市场的波动性也远大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我们用GARCH模型检验了美国和日本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数据显示了股指期货的引入确实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但市场越成熟,现货市场增加的波动性越少。与此同时,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的引入也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 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是文献回顾。这一部分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总结。主要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方面进行文献回顾:第三章是实证分析。我们使用事前事后分析方法分别对S&P500指数期货、Nikkei225指数期货和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是总结与借鉴。我们对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并从中发掘一些经验与启示。
其他文献
世界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民营化改革的进程,各国陆续开始对本国网络型基础产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如今,民营化改革已经成为解决原国有垄断网络型基础产业种种病垢的必然选
寻租是经济社会中经济主体寻求经济利益及为维护其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而进行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活动是非生产性的,它包括谋求特权与优惠的游说活动,权钱交易、偷
新股定价问题一直是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理论研究和证券市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非均衡矛盾的集中体现。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成熟证券市场存在新股发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