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双方经贸往来不断深化,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西南港口群正处于中国-东盟往来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意味着西南港口群正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提高自身港口实力至关重要,而港口实力的提升必须以腹地经济的发展和腹地范围的拓展为基础。因此,西南港口群经济腹地拓展显得更加迫切。探究西南港口群现阶段的经济腹地范围和未来的拓展空间对于西南港口群的未来发展布局、发展规划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本文在对现有的文献资料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港口腹地的基本概念,系统研究学习目前常用的腹地划分方法,总结每类腹地划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于港口腹地划分的可行性进行合理评价,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对西南港口群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适合进行单个港口经济腹地划分的烟羽模型,通过对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2009年)西南港口群的港口源强,与腹地城市的关联度和交通可达性的测算对其经济腹地进行范围界定,并分析其在腹地拓展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第二,在充分学习研究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以来双边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后西南港口群的自身综合实力、与腹地城市的关联度、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三个方面的变化,分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对西南港口群腹地拓展的影响和对腹地拓展中原有问题的解决,得出开放合作对西南港口群腹地拓展具有正面促进作用。第三,运用烟羽模型对2017年西南港口群的腹地范围进行实证研究,并与2009年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后确实对西南港口群腹地拓展产生积极影响:其主要腹地范围不再局限于广西地区,而是向西南地区其他省份延伸,特别是其优势腹地面积增加近46%;对这些地区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增强,2017年平均影响程度比2009年增强了一倍左右。最后,本文结合西南港口群的实际情况,给出西南港口群拓展经济腹地的合理建议,包括加强港口自身实力、集疏运体系建设、拓展南向通道货源市场等,以此来促进西南港口群经济腹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