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快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中国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并在这份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可是目前我国科学传播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高校中的科学传播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培养方案有待成熟。
因此本文在网络调查和文献分析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分析了作为一个学科的科学传播的基本内涵、培养目标和特点,描述了美、英、澳等国高校科学传播教育发展现状,归纳、分析了其培养方案的模式和特点。通过对中国科学传播教育发展现状的描述以及与上述三国进行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传播教育落后的原因,从而为中国科学传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国家要加大对科学传播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参与科学传播活动,成立跨学科的科学传播中心;明确科学传播的学科地位;以硕士教育为核心,向本科和博士阶段扩展,适当进行专业细分,构建科学传播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学科发展情况,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进行跨学科的科学传播人才培养;加强与业界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针对理工科学生开展科学传播教育,将科学传播教育作为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由国家相关部门提供资金,联合高校,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传播教育。并结合美、英、澳等国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简单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