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女”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思考,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但既有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也多是基于对“剩女”成因的探讨,缺乏对“剩女”群体的深入了解。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法和文献法的方式收集资料,从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视角探讨了男权话语下的“剩女”形象建构以及在该话语影响之下,“剩女”的自我认知和面临的生存焦虑问题;发掘“剩女”的生存状态,并从其生存状态中发掘出“剩女”群体的成因,利用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视角,为“剩女”的解放寻求出路。通过访谈笔者发现,虽然部分社会成员表现出了对“剩女”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女性仍然无法摆脱男权话语的影响,社会对“剩女”的污名化现象仍然很严重,“剩女”这一话语严重影响了“剩女”的自我认知,舆论压力也使其遭受不同程度的身心困扰,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剩女”拥有较为丰厚的社会资本,生活方式多元化,追求自由、高质量的生活;社会资本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剩女”的主体性,使她们更加的独立、自信;在择偶上,她们将感情作为婚姻的主要动机,宁缺勿滥,但是仍然固守传统的“门当户对”的婚配模式,较注重婚配对象的年龄、学历、收入、职业等外在条件。通过后现代女权主义提倡包容、多元共生、话语即权力、重构女性主体等这些视角,本文认为,在一个提倡包容、差异、多元共生的后现代社会,“剩女”的解放一方面离不开其自身主体性的确立与提升,掌握话语权,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婚姻家庭关系中“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的变革,而这需要男性的支持与参与。女性社会资本的提升不应该成为其婚姻上的阻碍,女性对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也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强制和干扰,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不仅为“剩女”摆脱困境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女性的自我提升,两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