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3.0Ag0.5Cu粘塑性及POP封装热振可靠性研究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电子封装产品都朝着微型化、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POP堆叠式电子封装(Package On Package,简称POP)已经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包括智能移动手机、智能平板电脑、车载芯片以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之中。由于POP堆叠封装高集成性的结构特点,其本身对于温度变化与振动的载荷较为敏感,封装体在多数实际工况下又常常面对温度循环与振动载荷同时加载的情况,因此,热振情况下的POP堆叠封装可靠性问题亟需研究和讨论。本文通过恒温压缩试验确定了Sn3.0Ag0.5Cu(以下简称SAC305)焊料的Anand粘塑性本构模型参数,建立了三维POP堆叠封装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热循环与随机振动的直接耦合来分析不同载荷情况下随机振动、热循环后随机振动等对于POP堆叠封装的可靠性影响,为POP堆叠封装的优化和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一、通过恒温压缩试验确定SAC305焊料的粘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恒温压缩试验得到SAC305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并确定不同温度、应变率下SAC305焊料的Anand本构模型参数,研究表明:粘塑性无铅焊料SAC305焊料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和应变率效应。相同条件下,屈服应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随应变率升高而升高,且温度效应较应变率效应更为显著。二、POP堆叠封装进行热循环可靠性研究:根据上文得到的Anand粘塑性本构模型,使用ANSYS软件建立POP有限元模型,对POP堆叠封装进行热循环-结构耦合分析,分析热循环后POP堆叠封装中累积塑性应变和等效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热循环中焊点关键位置的Von Mises应力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方向相反,同步变化的趋势,等效塑性应变则随温度变化而增加。三、POP堆叠封装热振动可靠性研究:分析高低温度、保温时间、温度变化率及热循环对POP堆叠封装随机振动的影响。随机振动时,焊点处的最大应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焊点最大应力值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高温下焊点最大应力可达到22.335MPa远大于低温下17.425MPa,高温状态下,温度变化对应力最大值的影响更加明显;焊点处最大应力随保温时间增加而减小,保温时间从300s增加到1500s时,高温下最大应力增幅0.114%大于低温下应力增幅0.003%,高温下保温时间对焊点最大应力的影响更加明显;温度变化速率的提升会导致随机振动时焊点的最大应力值下降,升降温速率从0.3K/s变为0.9K/s时,高温下的最大应力降低幅度0.076%,大于低温下的应力降低幅度0.054%,且高温下对升降温速率的变化更加敏感;热循环状态中随机振动时,焊点最大应力值随温度变化较大,高温状态下最大应力25.641MPa远大于低温下焊点应力5.304MPa,且高温状态下焊点应力分布受到热循环时热应力与热变形的影响,整体应力从集中在内圈焊点的中间部分转移到外圈焊点,应力分布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随着各种网约车平台的蓬勃兴起,网约车犯罪率显著增加,而其行车轨迹往往表现出异常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从道路消耗的角度出发,对基于轨迹压缩和路网划分的异常轨迹检测及增量式检测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路网划分的车辆异常轨迹检测算法(Vehicle Anomalous Detection Based on Road Network Partition,R
脱除煤中硫对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传统脱硫技术存在脱硫效果差、加热效率低和存在污染等缺点,而微波加热具有加热效率高、易控性、能量利用率高和无污染的优点,所以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到脱硫过程成为研究热点。但微波加热过程中也存在着热点或热失控等问题。随着数值计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对煤炭脱硫机理的深入分析,为了实现高效可靠的微波脱硫技术研究,本文通过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对微波脱硫过程进
由于元启发式优化算法不要求优化目标连续可微,因此其在实际工程优化问题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那些目标函数无法显式给出的优化问题中获得了更好的应用。然而,作为一种基于种群迭代的随机搜索算法,在获得一个满意的优化解之前需要大量的目标函数评价,因此限制了其在某些优化目标评价费时的优化问题中的应用。代理模型辅助的元启发式优化算法近几年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训练什么样的代理模型以及选择哪些个
人类文明的探索离不开考古,古书籍更是占据重要地位,其文物的破损原因纷杂,依靠人工识别文字信息,工作量巨大,且时间长,效率低。随着计算机应用在考古研究中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方法愈加向智能化,信息化,综合化发展。在实际研究中,古书籍文物文字信息的破损可视为古汉字图像与遮挡图像的混合,即仅一张混合图像为可研究对象,没有混合方式的先验知识,而单通道盲源分离(single-channel blind sour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日益普及,网络上的数据资源正在突飞猛进地增长。其中,图像作为信息传播的核心,可以传递更为丰富的语义,极大地丰富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人们可以通过检索关键字的方式搜索到他们需要的图像数据,然而大量的无标签图像限制了用户对它们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图像自动标注技术顺应时代而生。目前,在图像自动标注领域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来搭建标注模型。然而,传统的机
液压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液压升船机、多自由度试验平台等重载长行程单出杆液压缸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不仅控制性能要求高,而且节能意义重大。但是,当前泵控回路虽然能耗低、工作效率高,但动态特性较差;传统阀控回路虽然控制精度高,但能量利用率低。因此,课题组结合泵控回路具有高效能和阀控回路具有高性能的特点,提出泵阀并联驱动非对称液压缸控制回路。在泵阀并联驱动非对称缸系统中,泵阀两个回路之间不仅相互协调,也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推动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光电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大量的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数字光电成像设备,图像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视觉获取信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图像质量问题仍然非常严峻,图像仍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退化,在图像的成像、传输、存储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电子设备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图像质量差的问
RH真空循环精炼涉及到传质、传热、化学反应和气-液-固多相流等多方面;其精炼效果的取得是依靠气相吹入带动钢液在RH精炼装置中的循环流动来实现的,气液两相的流动是RH精炼的主要流体动力源泉,所以研究RH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的行为,探究各因素对气液两相流流动的影响,对改善精炼效果提高RH精炼效率至关重要。故本课题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研究方法对RH精炼设备内气液两相流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为有效提高R
复合型微波吸收材料,特别是碳基复合型微波吸收材料,具有较高吸收强度、低密度、良好物理化学稳定性、吸收频带宽等优点,因而其在电磁波污染防护及隐身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广泛报道的碳基体存在制备周期长、产量小、原料有毒等缺点,大大限制了碳基复合型吸波材料的实际应用。煤矸石(CG)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的固体废弃物,若能以其为含碳载体制备复合型吸波材料,必将大幅降低成本,同时为煤矸石的
生产调度和系统维修是生产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活动。在传统调度的研究中,常假设系统持续可用。然而,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系统会因为受到作业环境、对象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劣化,若不及时维修干预,最终会导致系统故障。诸多学者在对调度与维修进行研究时,多从系统整体出发,忽视了系统内多部件的劣化及相互影响。现代生产系统结构趋于复杂,诸多系统由多个关键部件组成,如生产制造车间中由多个钻头组成的群钻机床,任意钻头的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