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1-xNixTiSb化合物的合成及热电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电材料能够在全固态下实现热能和电能两种能源形式相互转化,在废热回收、特定环境能源供给、固态制冷的诸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热电器件的基本单元是由p型和n型两种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两支串联的单偶对。高效率的热电转化器件不仅需要材料具有高的无量纲热电优值,还需要组成器件的两种材料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和机械强度。大多数热电材料在p/n型配对时存在较大的组分差异,或者高性能仅存在于其中一种类型,这样即使在n型和p型材料中实现了较高的,但由于热膨胀系数和机械性能的差异,使热电器件热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失效。半休氏勒合金(Half-Heusler)化合物由于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等特性,现已成为中高温废热回收领域极具研究价值的热电材料。然而作为热电材料,其不足之处在于许多Half-Heusler材料的晶格热导率明显高于其它经典热电材料体系。目前距离Half-Heusler材料的理论最低热导率尚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Half-Heusler合金元素均为贵重金属,使其制备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本文以Half-Heusler材料Co Ti Sb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弧熔炼制备新型Half-Heusler材料Fe1-xNixTi Sb,通过Fe原子和Ni原子替换其中昂贵的Co原子,并仅变化Fe和Ni的比例,无须掺杂其他元素在同一材料体系中实现具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和机械强度的n型和p型;通过载流子浓度优化和高能球磨降低晶格热导率,实现该体系n型和p型热电性能同时提升。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电弧熔融成功制备新型Half-Heusler材料Fe0.5Ni0.5Ti Sb,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试分析,证实Fe0.5Ni0.5Ti Sb具有与Co Ti Sb相同的非中心对称的立方结构(空间群编号216,F4%3m,C1b),并且Fe原子和Ni原子在随机分布占据着Co Ti Sb晶格中Co原子的位点。通过电热性能测试,发现Fe0.5Ni0.5Ti Sb与Co Ti Sb电学性能相近,而前者总热导率则有大幅度的下降。另外,只需调控Fe和Ni在化学式Fe1-xNixTi Sb中的比例不仅可以优化载流子浓度,提升功率因子,还可以同时获得材料的n型和p型,这对于制备热电器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2.为了进一步优化新型Half-Heusler材料Fe1-xNixTi Sb的热电性能。通过机械球磨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使用输运系数评估球磨时间长短对不同组分Fe1-xNixTi Sb电输运的影响。最后通过SEM图像观察最佳球磨时间下不同组分的晶粒尺寸大小。确定Fe1-xNixTi Sb不同组分的最佳球磨时间,测试所有样品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p型半导体Fe0.65Ni0.35Ti Sb和n型半导体Fe0.3Ni0.7Ti Sb都分别展示了最高的值,在923 K分别为0.48和0.40,相比于未球磨的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样品提升了40%和50%左右。运用单带抛物线(SPB)模型分析所有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与赛贝克系数之间的电学输运关系;估算品质因子B评估Fe1-xNixTi Sb不同组分的热电潜能;最后得到结论新型Half-Heusler合金化合物Fe1-xNixTi Sb与Co Ti Sb相比,在热电性能和生态友好性都有明显的优势。3.Fe和Ni虽然能够替换Co Ti Sb中的Co原子并在晶格中的钴位点上随机分布,有效的降低晶格热导率,但是相比于其他热电材料其总热导率还是很高。为了提升该材料体系的热电优值,在高能球磨降低晶格热导率的基础上,采用在组分n型半导体Fe0.6Ni0.4Ti Sb和p型半导体Fe0.4Ni0.6Ti Sb固溶同族元素Hf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其他文献
二氟亚甲基作为羰基和其它极性官能团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将其引入目标分子可以改变药物分子的药理性质及提高生物活性分子的活性;另一方面,具有最高Hansch-疏水性系数(π=1.44)的三氟甲硫基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如增强细胞膜的穿透性、改善药物的代谢稳定性等),常被用于药物以及生物活性分子中。生物体内的手性识别作用促使不同构型的药物分子往往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因此发展手性含二氟亚甲基或三氟甲硫基分子的
钛硅分子筛/双氧水(TS/H2O2)体系催化的酮类氨肟化反应是肟类化学品绿色生产的发展方向,该反应过程为:氨和双氧水吸附于Ti活性位点上形成羟胺(NH2OH)中间体,羟胺与底物酮反应形成目标产物酮肟。因此,羟胺的无效分解直接影响该体系的氮原子有效利用率,如何提升反应过程中氮原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N2O的产生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论文以氮(N)原子经济性和反应过程绿色化为指导,系统研究了羟胺
人工智能(AI)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一项重大变革,它正以迅雷之势开始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而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作为AI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其研究热度必然日益升温。作为一种通过逻辑符号实现对现实世界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描述的高度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知识图谱就像是一个能够打开AI魔盒的神奇按钮,将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如新一代智能问答系统、搜索引擎等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进
中空微/纳米结构,作为新型的一类微/纳米材料,因其中空形态而得名。得益于其特殊的中空结构,该类材料被赋予了一些优异的特性,如大的比表面积,低密度和高的承载能力以及它的结构成分的可调整性。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界已经迅速认识到这种独特的中空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种材质的中空微/纳米材料也相继被研究报道出来并且展现出了多种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导致各种资源材料的逐渐匮乏和生态环
甲烷氧化偶联(OCM)是一种直接将甲烷转化为低碳烯烃(C2-3)的方法,因其能耗低、工艺流程短而备受关注。然而OCM反应是一个强放热过程,如果不及时移除反应热将会导致床层积热以及产生高温“热点”,难免发生副反应(CH4/C2-3深度氧化为CO/CO2)。近年来,泡沫结构催化剂以其高通量低压降等特点在多相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采用导热系数高的Si C-foam(170Wm K-1),能够有效
上世纪50年代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首次应用于临床试治。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治疗手段,与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相比,BNCT所具有的二元性、靶向性和治疗的精准性都是其突出的优势。但是BNCT在成为癌症的例行疗法道路上却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作为BNCT的两种成分之一的含硼药物未能达到必须的要求。因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硼药物——
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是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灾害频发,21世纪以来,依次发生印度尼西亚地震、中国四川汶川地震、智利地震、中国青海玉树地震、日本地震和中国雅安庐山地震,这些地震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重大伤亡。其中因地震引发的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成为灾害防治的研究热点。地质灾害
Angucycline类天然产物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多环芳香聚酮类天然抗生素。其核心骨架通常由四环构成。由于其氧化态、取代基、芳香化程度、及立体结构上的差异,使该类天然产物结构多样、种类丰富。生物学研究表明,Angucycline类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潜在药物分子活性,可以有效的抑制部分癌细胞生长与细菌的繁殖,这使得对于该类天然产物进行合成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Angucycline类抗
作为一种典型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具有类似金属的独特电学特性,又兼有聚合物的柔韧性,因而在储能转换、传感及柔性器件等领域备受瞩目。块体材料因为结构上的无序堆垛,以及较小的比表面积,使其内部传质受限,从而制约了其开发和应用。在材料内部创造丰富的孔道,对其形貌进行精心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其比表面积以及暴露更多活性位点,从而大大提升其性能和扩展其应用范围。针对上述目的,本文以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单胶束为模板,在
人字齿轮具有高重合度、低轴向力、高承载能力和平稳传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转速、高负荷分流传动装置中。人字齿轮啮合过程中,由于热弹变形、加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轮齿啮入啮出时产生干涉,恶化啮合性能,并加剧齿轮系统振动噪声。轮齿修形在有效减小轮齿啮合冲击的同时,其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齿面法向载荷、齿面摩擦力及摩擦力矩等动态激励也将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开展人字齿轮系统复合修形及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