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企业在新建初期,设备运行处于不稳定时期,事故多发,人员无太多经验,对设备状态、备件寿命、采购周期等要素掌握不足,为保生产顺行、防突发事故基本都采取多储备的方式,很少关注备件库存的经济效益,因此库存的资金会过于庞大,动辄几亿、十几亿,占到企业流动资金的7%左右,这样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会产生大量的呆滞备件,库存周转慢,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同时增加库存管理成本,甚至承担报废造成的资产损失;二是备件库存结构不合理,即库存备件数量配置逐渐失调,不能满足现场需要,紧急采购计划太多,甚至紧急采购、高价位采购都不能及时购买所需备件,设备可靠性也大大降低,加大停产的风险,甚至扩大事故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适合企业的备件库存控制方法,优化库存备件结构比例,同时采取相应的库存优化措施,降低多余的备件储备,将必需的备件储备到位,保障生产顺利进行。本文介绍钢铁企业备件库存管理普遍存在的高库存资金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首先结合库存管理知识分析了备件库存管理的特点,以及常用库存控制方法对钢铁企业备件库存控制的适用性,针对结构比例不合理的情况,通过样例介绍了企业如何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结合备件分类进行备件结构比例分析;然后从库存总成本出发,构建了不受仓容限制的备件库存结构比例优化模型,并对模型中关键要素确定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同时针对模型应用难点,从结构分析、指标管控、实施措施三个管理角度构建库存结构优化闭环管理方法,以确保优化目标的实现;最后以A钢企备件库存为实例,验证了模型和闭环管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总结了大量管理经验,以期望为面临同样困境的钢铁企业提供借鉴。